赵一民

作品数:11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主题:乡土小说艺术形式中国社会意境艺术辩证法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唐山师范学院学报》《作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野草》虚无题旨的想象解读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第7期117-120,共4页赵一民 
《野草》题旨隐含着一个与佛教有关的虚无的逻辑层次,这个逻辑层次的思维方式是对宇宙基本元素的想象。鲁迅排拒宇宙基本元素四元素——"大气、水、火、地"中的"水、火、地"三元素,喜欢的是"大气"。这种鲁迅式的独具个性化的想象使其一...
关键词:《野草》 宇宙基本元素 个性化想象 “虚无” 
作为艺术形式的鲁镇时空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年第4期142-143,146,共3页赵一民 
鲁迅将他乡土小说的背景规定为鲁镇并多次重复出现,其用意绝非只仅仅是为了表现鲁镇。鲁镇不仅仅属于鲁镇,它是属于中国的任何一个什么地方的鲁镇,鲁镇人也绝非是仅仅属于鲁镇人,它是属于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所以,鲁镇是作为一种艺术...
关键词:鲁迅 乡土小说 鲁镇时空 艺术形式 中国社会 
穿越人性时空的鞭影——刘庆邦短篇小说《人畜》解读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64-66,共3页赵一民 
刘庆邦的小说《人畜》是一篇双重互喻性的寓言式文本,从人与畜的视角可以逼视出当今生态危机的根祉:人膨胀的征服欲望和寻找自我的困迫;而人与人的视角则体现出底层小人物自我精神求证的艰难,同时透视出人把人当畜的现实性悲哀。由此可...
关键词:《人畜》 寓言式文本 自我求证 
关于爱情的幻想叙事——徐訏小说《巫兰的噩梦》解读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年第8期126-127,共2页赵一民 
徐訏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个非常独特的作家,他的小说《巫兰的噩梦》构筑了一个畸形的爱情故事,父与子乱伦式的三角恋情,都是建立在对幻象的追求上。小说通过幻象的存在和坍塌,用文学的方式揭示了人性的潜意识深层的本能冲突和无可抵挡的...
关键词:三角恋情 幻象追求 命运综错 
文本互涉:鲁迅乡土小说文本对话论略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年第1期41-44,共4页赵一民 
文本互涉是研究鲁迅乡土小说思想意蕴和艺术形式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在鲁迅乡土小说中存在着很多文本互涉现象,使文本内部和文本之间独具连续性和整体感,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对话关系,加深了鲁迅乡土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关键词:乡土小说 文本互涉 对话关系 
现代散文抒情艺术的依附载体
《作家》2007年第12期65-67,共3页赵一民 
抒情性,是现代散文非常突出、不可或缺的基本特征,也是现代散文获得长足发展和长久生命力的基本保证。本文从情感抒发所呈现的状态入手,考察、分析了现代散文的抒情性所赖以依附的几个要素,即主体因素、物质因素和语言因素,论述了几要...
关键词:现代散文 抒情 载体 
用生命诠释的爱国精神——论《柏林之围》的对比表现手法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6年第9期87-89,共3页赵一民 
讴歌爱国主义精神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古今中外的文学家据此创作了无数篇章。法国作家阿尔封斯·都德的小说《柏林之围》可以说是表现这一主题的一朵奇葩,它以新奇的艺术构思对爱国主义精神作了诠释。作品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把...
关键词:《柏林之围》 爱国主义精神 对比手法 
也谈“七月流火”的词义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5年第10期88-88,共1页赵一民 
关键词:“七月流火” 词义 自然现象 天气 诗经 原诗 词意 词源 句子 
简论新形势下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96-98,共3页赵一民 
为适应新形势颁布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行为的认识定位。面对这一新的要求,语文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课程资源、语文现象、学科的综合性、教师指导五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教学行为。
关键词:语文教师 新课程标准 教学行为 
《黄鹂》的写作方法探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4年第7期56-57,共2页赵一民 
关键词:《黄鹂》 写作方法 艺术辩证法 意境 散文 中学 语文 教材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