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夏临

作品数:12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宁德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美家马驹诗选中国梦杨宪益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金田》《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两岸文化命运共同体建构的闽台诗钟研创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36-144,共9页陈夏临 
宁德师范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2023Y20)。
诗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堪为海峡两岸文化命运共同体构成的重要实证。立足海峡文化圈拓展诗钟创作与理论研究视域,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以诗钟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基于命运共同体的创作与研...
关键词:诗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命运共同体 文化根脉 
命运共同体教育理论视野下的宁德畲族教育史
《福建史志》2024年第4期1-11,91,共12页陈夏临 
宁德师范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中国故事:共同体视阈下的宁德畲族思想史研究”(编号:2023Y20)阶段性成果。
畲族是福建省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畲族教育作为宁德畲族文化传承的历史性工程,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先进思想。畲族教育史凝聚畲族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借鉴国内外民族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以地方民族院校为基地的...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 宁德 畲族 教育史 
唯美主义与中国儒学之互鉴:哈罗德·阿克顿的“君子”修习之旅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36-142,共7页陈夏临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JZD046);宁德师范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项目编号:2023Y20)。
20世纪30年代,热爱中华文化的唯美主义者哈罗德·阿克顿从西方世界对儒家学说与礼仪的认知出发,并基于中西文化融通互鉴的人文理想,以纪实笔法,忠实记录了他的中国儒家文化印象。作为牛津精英学者与贵族绅士,“爱美家”阿克顿对精神境...
关键词:哈罗德·阿克顿 唯美主义 中国故事 互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韵重拾:林庚新诗的唯美编译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43-49,共7页陈夏临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故事’在世界文学中的征引阐释及启示研究”(20JZD046)。
林庚对中国古典诗歌采取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态度,在新诗格律、语法与语言上积极探索,形成具有独特中国古韵的中国新诗。哈罗德·阿克顿在《中国现代诗选》中对林庚新诗创作理论与新诗作品的甄选,注重技法纯粹性、诗语古典性、诗风历史性...
关键词:哈罗德·阿克顿 《中国现代诗选》 林庚 唯美主义 中国文化传统 
殖民主义创作期待视野之契合与落差在东方游记《菊子夫人》中的体现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93-99,共7页陈夏临 
2016宁德师范学院青年教师专项课题(编号2016Q04)
在殖民主义写作场域下,东方形象常常出现"被女性化"的尴尬局面,更受西方读者接受的东方男性形象往往以阴柔见长,而东方女性形象中可贵的刚劲只体现在对西方无条件的膜拜,故凄美忠贞的"蝴蝶夫人"深植西方人心。通过皮埃尔·洛蒂的《菊子...
关键词:东方形象 “被女性化” 殖民主义创作期待视野 
哈罗德·阿克顿与L.C.阿灵顿之他者戏剧审美言说在Famous Chinese Plays中的体现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78-84,共7页陈夏临 
2016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哈罗德·阿克顿文化思想研究”(编号JAS16059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Famous Chinese Plays是英国汉学家哈罗德·阿克顿与美国戏剧学家L.C.阿灵顿于20世纪30年代合作翻译编撰的中国京剧经典曲目汇集。这部译作不仅融汇了两位译者作为汉学家对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形式——京剧的关注,也倾注了两人对中国戏剧...
关键词:哈罗德·阿克顿 L.C.阿灵顿 FAMOUS CHINESE PLAYS 审美言说 
异语语境下的翻译策略在比较文学译介学中的运用——以《红楼梦》前80回杨宪益与大卫·霍克思英译本为例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51-58,共8页陈夏临 
文学翻译是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中的译介学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良性的大规模文学翻译运动是文化兴盛的前提。译介学中的文学经典翻译研究,不但需要借助扎实的学术史料及版本学研究来厘清翻译思路、开拓异语语境学术眼界,而且必须重视审美...
关键词:红楼梦 翻译策略 译介学 异语语境 
《哈罗德·阿克顿牡丹与马驹》中的“爱美家”情结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8期112-114,共3页陈夏临 
2013年度宁德师范学院青年教师专项课题(2013Q13)
英国汉学家哈罗德·阿克顿爵士(Sir Harold Mario Mitchell Acton CBE)的《牡丹与马驹》(Peonies and Ponies)以跨文化的视角,将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异质文化为隐性标杆,名为仰慕中国,实以异质文化为他者之镜,探析两种文明邂逅下的文化...
关键词:哈罗德·阿克顿 牡丹与马驹 “爱美家”情结 
审美“东方式”在Peonies and Ponies中的运用略观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58-59,105,共3页陈夏临 
2013 年度宁德师范学院青年专项资助项目(编号2013Q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哈罗德·阿克顿爵士在抗日战争前来华,国内评论界对他的Peonies and Ponies(《牡丹与马驹》)关注鲜少,且多从其特殊时代寓意与文化救赎观着手分析。在Peonies and Ponies的行文背后,隐藏着一种审美"东方式"写作模子,带着来自异域的"他者...
关键词:Peonies and PONIES 哈罗德·阿克顿 审美“东方式” 杨宝琴形象 
中国古典小说中东方“完美女性”形象的译介策略——以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译本中的薛宝钗形象为例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年第4期71-71,共1页陈夏临 
笔者主持的2013年度宁德师范学院青年专项资助项目中的论文
文学的真挚感是它的得以引发读者共鸣的内质,也是译作引发异语语境下的读者共鸣的根源。译作是否能够传递真挚感,考验着译者的理解和翻译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决定了译本的价值。以汉译经典作品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中的薛宝钗...
关键词:真挚感 东方“完美女性” 形象译介策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