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阿勇

作品数:18被引量:1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日据时期外语教育《路得记》覆灭台湾社会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变异的书写:巴克礼对教会罗马字的推广与近代台湾社会
《基督宗教研究》2017年第2期227-239,共13页雷阿勇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闽台基督教会语言教育研究”(2009C005)项目成果
在近代中国,来华外国传教士出于传教的需要,用罗马字母拼写中国各地的方言,从而创制了多种方言拼音文字系统。这种文字一般被称为教会罗马字,而各地根据不同的习惯有各自的称呼,如在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习惯称'白话字',在闽东(福州、宁...
关键词:白话字 闽南话 教会罗马字 巴克礼 罗马字母 
理雅各《道德经》译解中“以心见心”之辨被引量:2
《人文杂志》2017年第1期81-90,共10页雷阿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本汇释汇校"(10&ZD108)
17世纪以来英国翻译理论家倡导译者要与原作者达成一种"情感认同"。理雅各承袭了此翻译思想,在翻译中国典籍尤其是艰涩的文本时屡屡强调要与原作者"以心见心"。然而理雅各的价值取向和学术旨趣与道家传统的出入,使得恪守"忠实"原则的理...
关键词:以心见心 道德经 理雅各 基督教 解经 经典翻译 
隐匿的非神——卡夫卡《城堡》诠释的神学之维
《基督教文化学刊》2014年第2期237-263,共27页雷阿勇 
苏姗·桑塔格(Susan Sontag)在《反对阐析》一文中指出,卡夫卡的作品一直经受着社会寓言、心理分析寓言和宗教寓言等不下三拨阐释者的'大规模劫掠'(mass ravishment)的寓言'~①,《城堡》无疑是卡夫卡阐释者'劫掠'的重点对象。据学者统计...
关键词:The CASTLE Franz Kafka Hidden Non-God th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晚明基督论的传播——艾儒略的对话与翻译策略
《基督教文化学刊》2012年第1期3-23,共21页柯毅霖 雷阿勇 
一、导言:艾儒略的对话录耶稣会士艾儒略( Giulio Aleni,1582 -1649) 于明朝最后几年在中国传教,清初在福建去世。他出版了三本对话录,其中大量段落记录了有关基督与中国的讨论。当时,传讲基督在中国文人和士绅中引起了激烈辩论。对那...
关键词:Jesuits-Mission-China Giulio Aleni accommodation-inculturation interreligious dialogue THEOLOGY of mission. 
机械式语言教学与意义崩溃——脱离特定系统关联信息负载的外语专业教学之分析被引量:2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93-97,共5页雷阿勇 
闽江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934D
在社会经济急剧变革的今天,外语专业机械式语言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因难以形成系统的专业框架知识和能力,不能产出自身专业话语,无法建构自身专业身份,从而不能适应相关的职业要求。因此,以人才市场导向来调节外语专业教育,建构起特定系...
关键词:机械式语言教学 意义崩溃 关联信息 外语教学 复合型人才 
诗意的言说:作为“牧歌”的《路得记》的叙事解读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390-393,405,共5页雷阿勇 
《路得记》是一篇抒情韵致的文学典范,字里行间流动着诗情,透露了关于历史和生命的抽象命题。它的田园牧歌情调,构就了一种"诗化小说"的文体特征。《路得记》就文体展现的浪漫诗意而言,是一篇出色的"诗化小说";而从内容涵盖的丰富意绪来...
关键词:《路得记》 牧歌 诗化小说 叙事分析 
《路得记》的类型重构与文学性溢流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60-64,共5页雷阿勇 
《路得记》是一篇简洁质朴而富有诗意的叙事作品,包含着多元的文本意义。尽管《路得记》书写文本背后呈现出的口述特点、牧歌风格、历史信息无不使其文类界定屡遭歧见,现有文本仍体现了这是一件经过多重书写的精致的文学艺术品。此外,...
关键词:《路得记》 《圣经》 外国文学 
民国时期教会学校外语教育的历程、特点与影响——以福建地区为中心被引量:5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73-77,共5页雷阿勇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闽台基督教会语言教育研究"(2009C005);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研究项目(JA09188S)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民国时期福建教会学校的外语教育经历了普及、规范、发展、困顿及恢复诸阶段,最终利用对外交流方面的传统优势,以其系统的课程设置、强大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学用书、兼收并蓄的教学方法以及学以致用、融贯各科的教育理念,使其外语教...
关键词:民国 福建 教会学校 外语教育 
诗化叙事:《路得记》的文类批评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60-64,共5页雷阿勇 
《路得记》是一篇抒情韵致的文学典范。其文本内在的张力、各种叙事技巧的完美结合,以及令人陶醉的田园气息,无不彰显文类阐释的多种可能。《路得记》"文学性"的确立,正是在于作者本着鲜明的文本自觉,在叙事层面寄寓着审美化的冲动,巧...
关键词:《路得记》 诗化叙事 文类批评 
“龙”与“Dragon”:外语教育中的文化障碍及消解策略被引量:3
《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182-184,共3页雷阿勇 
闽江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934D
语言深深地植根于文化之土壤中,离开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中西对"龙"形象所表现出反差极大的不同理解,正说明了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中西文化的碰撞。因此,要消解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障碍,应寓语言教学于文化教学之中...
关键词: DRAGON 外语教育 文化障碍 消解策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