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英

作品数:13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汉语格位论元管辖名词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汉语学习》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语言迁移与双语教学中学生的差异——以青海省刚察县寄宿学校双语教学为例被引量:3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60-65,共6页刘道英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05XY1044)阶段性成果
我们以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牧区的三所寄宿学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这几所学校藏汉双语教学的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双语教学发展的不平衡性运用语言迁移理论,从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负迁移的角度,看母语对汉语学习的影...
关键词:语言迁移 双语教学 双语者 双语获得的条件 
从“标记理论”看汉俄语言名词语法范畴的否定对立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128-132,共5页刘道英 
20世纪30年代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特鲁别兹柯伊的音位体系理论趋于成熟,他的《音位学原理》集中体现了他的音位理论思想,他根据音位对立的原则分析了俄语音位中对立的类型提出标记理论,给语言学界指明了研究方向,后学者又把这一理论运...
关键词:标记理论 否定对立 层级对立 等值对立 
谈儿童语言能力获得的条件与过程被引量:1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116-119,共4页刘道英 
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藏汉学生双语认知研究>(编号:05XYY004)研究内容之一
有关儿童为什么在短时间就掌握语言系统,科学家们的研究理论主要有两类:一类侧重外部条件,认为主要依靠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一类侧重内部条件,强调主要由先天的生理条件和大脑的遗传机制决定的。本文主要介绍儿童语言习得机制的相关理...
关键词:语言获得 语言习得 行为刺激论 心灵天赋论 
从“管约论”的“X-杠公式”看汉语的句法结构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135-139,共5页刘道英 
1981年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管约论”,其中“X-杠公式”(X-bar Schem a)理论给我们很大启发,引发我们从理论上去认识汉语的某些句法结构,加强“位置”的理念,了解并掌握句法位置的规律性,这将给我们正确划分句子成分提供一定的理...
关键词:“管约论” “X-杠公式” NP-移位 WH-移位 
谈诗歌民族特点的制约因素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117-121,共5页刘道英 
本文从语言和诗歌的关系入手 ,对不同语言的诗歌之音节特点与韵律的关系、词语组合与句子的长短的关系 ,语法特点与句式的多样性的关系等进行了对比性分析 。
关键词:诗歌 韵律 组合 句式 长短音 民族特点 
谈义素理论认知上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100-103,共4页刘道英 
义素理论是语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义素分析深刻地揭示了义项的核心内容、语义特征,并涉及到义素为核心的那些类聚、类别特征等。但在我国目前的义素研究中,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还存在着分歧或界限不清的地方,文章对此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义素 共同特征 区别特征 基本义 附加义 
谈对外汉语教学的情感化与多样化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139-140,149,共3页刘道英 
本文通过对外汉语教学非学历教育的一些体会,总结了作好对外汉语教学的几个步骤,以及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强调对外汉语教学是复杂的,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加强情感化的投入,除常规教学外,还要注意针对不同授课对象,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
关键词:言语交际技能 言语交际能力 情感化 多样化 文化因素 
从“管约论”的标句词看汉语话题句被引量:3
《汉语学习》2001年第3期6-11,共6页刘道英 
本文运用“管约论”的“界限理论”解释汉语的“话题句”,提出“话题”的类型、特点及其与主语的区别。立足于汉语自身特点 ,验证“普遍语法”的普遍性 ,找出汉语“话题句”与“管约论”中带有标句词 ( COMP)的句子的联系与参数。
关键词:主题 述题 标句词 主目约束 非主目约束 论元 非论元 
句子的隐性义与句法结构被引量:1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109-112,共4页刘道英 
正确处理好句子的显性关系与隐性关系是语法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显性关系是借助于语法结构而体现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 ,而隐性关系是潜藏在显性关系后的各种语义关系。它们是互为一体 ,密不可分的 ,研究中的任何偏颇 ,都是欠全面的。本...
关键词:显性关系 隐性关系 动核结构 句子 句法结构 隐性义 汉语 
“A不AB”谓语句与正反问句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92-94,共3页刘道英 
:文章针对流行于新闻、影视媒体及校园言语中的“A不AB”谓语句用于正反问句的现象提出质疑 ,并从语言三个平面找出它与传统正反问句的区别。认为在句子的使用中 ,既要注意句子的语用价值 ,也要注意句法、语义上的合法。
关键词:句类 句法平面 语义平面 语用平面 合格句 语法 "A不AB"句式 正反问句 谓语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