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保瑞

作品数:17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反省牟宗三工夫论存有论方法论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文化研究》《文史哲》《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船山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杜保瑞主持人语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39-39,共1页杜保瑞 
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尤煌杰教授撰写《儒家比德思想的省察》一文,以比德概念讨论先秦儒家思想的义理表达方式,指出论孟著作中多有以物比喻的理论做法,将哲学的道理以现象事物的形式意涵来介绍以便于了解。文中认为比德思想只能是初级阶...
关键词:主持人 先秦儒家思想 比喻式 辅仁大学 中西哲学 中国哲学 哲学系 比德 
论孟子去齐的君子入仕之道
《国际儒学论丛》2019年第1期96-110,250,251,共17页杜保瑞 
孟子政治哲学之中有两大主题:入仕之道与为官之道。关于为官之道,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孟子去齐。孟子去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齐宣王不能实践孟子的理想。对于孟子离开齐国,齐宣王曾经用财物进行过挽留,也有一些齐国大夫和说客来指责孟子...
关键词:国君 百姓 孟子去齐 儒者 
主持人语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35-35,共1页杜保瑞 
本期专栏有四篇文章。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名誉教授董金裕所撰《韩非子“二柄”的运用及其评价》一文,针对韩非子“二柄”观念进行意旨阐述,掌握此旨在于对君权的强调,以免乱臣刁民作乱于下,此旨符合法家思想的基本立场。本文对于法术治...
关键词:主持人 儒家政治哲学 法家思想 批评意见 名誉教授 政治大学 问题提出 政治思想 
主持人语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1-9,共9页杜保瑞 
“海峡两岸国学与社会生态治理论坛”(笔谈) 是由来自台湾大学哲学系的杜保瑞教授和来自东北地区各高校几位教授共同组织的一次学术研讨活动, 论坛试图由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视角, 探讨现今社会治理的问题, 并从社会生态呈现的进路, ...
关键词:生态治理 儒学 中国哲学 中华国学 
中国生命管理哲学的理论与材料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1-13,共13页杜保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伦理生态’建设及协同治理研究"(编号:14BZX086030)
讨论中国生命实践哲学的真理观问题,除了系统性和检证性之外,还有适用性和选择性问题,适用性问题厘清了,选择性的依据就都具备了。文章先整理中国国学各家学派及各种智慧宝典的理论与材料,以为适用性问题的讨论作铺路。此外,中国生命哲...
关键词:生命哲学 管理哲学 儒家 道家 佛教 
汤一介哲学概念范畴进路的方法论反思被引量:2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68-74,共7页杜保瑞 
汤一介的中国哲学研究涉及范畴体系问题、内在超越特性问题、知识论、解释学的建构等重大问题。从方法论反思角度看,汤先生有哲学议题开题的创作之功,这是他哲学家的面向;但他更有推动文化复兴的社会运动的实践实效,这是他实践家的面向...
关键词:汤一介 概念范畴 内在超越 儒学 知识论 解释学 
实践哲学的检证者理论被引量:2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13-16,共4页杜保瑞 
针对东方哲学进行知识论进路的哲学研究,首先说明东方哲学的特质为实践,要反思这套理论的成立,便要针对其实践者进行检证,这其中,有创造学派的创教者、研究理论的研究者、实践理论的实践者、检证理论的检证者。创教者已经实证了此事,而...
关键词:实践哲学 检证 创教者 研究者 实践者 检证者 
东方人生哲学的多元真理观
《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2期126-129,共4页杜保瑞 
我非常同意马宝善先生提出的地球村与共同理性概念,我也打算首先总结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生哲学及其多元真理观,作为我们探讨现代化与多元文化问题的重要基础。东方人生哲学,对准人生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并追求理想完美的人生,他...
关键词:人生哲学 真理观 东方 中国传统哲学 理性概念 文化问题 人生问题 地球村 
对胡五峰哲学的当代诠释之反省被引量:2
《船山学刊》2016年第3期27-44,共18页杜保瑞 
本文讨论对胡五峰哲学在当代诠释系统的反省意见。当代诠释意见的主要脉络有二,其一为内地学者的概念范畴研究法,其二为牟宗三先生的哲学型态分系说。笔者主张,概念范畴研究法以胡宏学为性学传统以有别于理学、心学、气学传统的分类方式...
关键词:胡五峰 胡宏 性本论 以心著性 牟宗三 
对朱熹以气说心的当代诠释之反思被引量:3
《朱子学刊》2016年第1期8-24,共17页杜保瑞 
朱熹的理气论,包括了对心概念的界定,谓之'心者气之灵爽',此说,遭受当代大哲唐君毅、牟宗三、劳思光的批评,咸谓其不当理,关键就是使得心的道德实践动力减弱,不能纯化其事,而与天命合一。此事,笔者以为,唐、牟、劳三位先生都有误解,本...
关键词:存有论 心统性情 心者气之灵爽 工夫论 朱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