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刚

作品数:16被引量:3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情感审美非功利性审美化夏夫兹博里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美育学刊》《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夏夫兹博里与诗教传统的变革
《外国美学》2019年第2期54-67,共14页董志刚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美育思想史”[项目编号:15ZDB024]阶段性成果
柏拉图之后,西方形成了悠久的诗教传统,主张文学有利于传达真理,提升道德。然而,这个传统存在致命缺陷,一方面由于文学并不能发现真理,确立道德,所以终究是哲学和道德的附庸;另一方面诗教传统在抬高作家地位的时候,却设定了接受者的被...
关键词:夏夫兹博里 诗教 交往  
劳作或享受——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兼论生活美学的未来
《美学与艺术评论》2019年第2期164-174,247-248,共13页董志刚 
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力图保留审美经验的本体地位,并倡导一种可操作的审美生活,这反映了美学重建与生活的内在关联的趋势。然而,因为并不参与到具体的生产性的劳动和工作中,舒斯特曼的身体概念必然是抽象的;由于不能阐明审美经验的生成机...
关键词:舒斯特曼 身体美学 劳动 生活美学 
休谟论美与德
《美育学刊》2018年第5期100-105,共6页董志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美育思想史"(15ZDB024)的阶段性成果
休谟的美学继承了夏夫兹博里、哈奇生和艾迪生,以情感和想象为主线构建一种完整的美学,审美和道德的关系也是其中一个重要论题。与前人一样,他从心理学层面表明,审美需要一种无功利的态度,这种态度帮助人们在道德判断中摒弃个体利益,确...
关键词:休漠   享乐主义 礼貌 
劳动与审美——马克思、海德格尔和杜威的劳动美学被引量:7
《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60-65,82,共7页董志刚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美育思想史"(15ZDB024)的阶段性成果
"劳动创造美"这个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经典命题近年来屡遭质疑,主要理由是,劳动是物质性的和功利性的活动,而审美则是精神性的和非功利性的活动。然而这样的理由并不成立,因为劳动和审美均是历史性的概念。强调静观的非功利的美学是近代的...
关键词:劳动 审美 马克思 海德格尔 杜威 
文学本质的情境主义阐释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16年第10期128-133,共6页董志刚 
山西大学2015年中央提升董志刚人才事业发展经费(rsc674);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工程(2013)的支持
一、强制阐释与审美特质2014年张江发表《强制阐释论》一文,引起巨大反响,众多学者相继参与讨论,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引发热议的原因,自然是一言难尽,但是此文的确道出了许多文论学者心中的困惑,那就是文学研究可以表现为任何形态,但...
关键词:文学本质 西方文论 审美特质 本质主义 雅各布森 语言分析 自足性 张江 文学形态 热门话题 
情感与理性之间的彷徨——解析休谟的《趣味的标准》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2-19,共8页董志刚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十八世纪英国美学学派研究"(11CZX073);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2012)
在18世纪的英国,趣味成为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意指审美判断的特殊能力。休谟的美学同样是围绕趣味这一概念展开的,并且在新的哲学体系中,用情感和想象的规律阐述了趣味的内涵。然而,休谟由此也面临着与同时代美学家一样的问题,即趣味判...
关键词:休谟 《趣味的标准》 趣味 情感 理性 
时间?抑或空间?——对海德格尔的“四重整体”的阐释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55-59,共5页董志刚 
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2012)
"天地神人四重整体"是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它意味着"存在"与日常生活世界的交融。诸多学者将其阐释为一个"空间"概念,但这种阐释切断了这个概念与其前期存在论之间的联系,因而不利于对其进行完整的理解。"四重整体"与海...
关键词:四重整体 时间 诗人 四维时间 
文化主义的先知——马修·阿诺德的文化理论被引量:1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38-41,71,共5页董志刚 
国家社科基金"十八世纪英国美学学派研究"(11CZX073);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2012)
马修·阿诺德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文化批评家。在现代社会工业革命和民主运动的洪流中,他以文化抵制个人主义和工具主义。在他看来文化就是最优秀的言论和思想,能够树立一个共同的理想和权威,从而维护国家的整体性。其文化理论属于人文...
关键词:阿诺德 文化 个人主义 国家 教育 
回归审美经验——建立美学基点的尝试
《未来与发展》2013年第8期38-43,共6页董志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八世纪英国美学学派研究"(11CZX073);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2012)
长期以来,美学偏离自身的基本任务,即对审美经验的分析和描述,以致成为变相的形而上学,陷入空洞模糊的境地。美学可以用心理学、语言学等方法分析和描述严格的审美经验,以确定其区别于其他经验的基本性质、构成要素和活动方式。但审美...
关键词:审美经验 情感 理性认识 价值判断 社会交往 
审美化的政治话语——夏夫兹博里的美学解读被引量:4
《哲学动态》2010年第4期53-59,共7页董志刚 张春燕 
山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十八世纪英国美学研究"(项目编号:ZS09002)的阶段性成果
西方近代美学的兴起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17世纪哲学几乎很少涉及美和艺术,即使有也多半是负面性的;到了18世纪,美和艺术却仿佛在突然之间受到前所未有的青睐,相关理论汇成一股热潮,直至产生一门新的学科——美学。这股热潮首先...
关键词:美学解读 政治话语 审美化 近代美学 17世纪 18世纪 负面性 美学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