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焰结

作品数:36被引量:12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翻译翻译研究翻译史研究翻译史权力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科技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徽茶包装设计中的徽州图形符号被引量:3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154-157,共4页程娟娟 黄焰结 
徽州图形符号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和地方艺术特色,是徽文化的精髓。现代徽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将具有较高文化底蕴的徽州文化通过茶包装传达给消费者,从图形元素、文字元素与色彩元素三个方面将徽州图形符号中的传统图形取形,重构和组合...
关键词:徽州文化 图形符号 徽茶 包装设计 应用价值 
中国新时期(1979—2013)翻译史著作的计量分析被引量:1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38-44,共7页黄焰结 胡国正 邱晨 
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重点项目(gxbj ZD2016058)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考察了1979至2013年间在中国出版的540部翻译史著作的出版地分布、出版时间分布、主题分布以及译入史与译出史分布。研究发现,1979至2013年间,翻译史研究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呈现出多样性与多元性特征,...
关键词:中国新时期 翻译史著 文献计量分析 
语言与规则——维特根斯坦论遵守规则思想的阐释
《宜宾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70-76,共7页黄焰结 程娟娟 
国家社会科学划基金资助项目(13BYY039)
语言和规则及遵守规则的问题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维氏前期基于逻辑演算的语言规则趋于机械单一,脱离生活实践;其后期基于语言游戏的规则论述正是对前期思想的批驳,阐明了遵守语言规则是社会规范与不断练习之下的实...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语言规则 遵守规则 阐释 
《翻译论集》的经典性及其建构要素
《外国语文研究》2015年第4期60-65,31,共7页黄焰结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0YJA740038)系列成果之一
罗新璋编《翻译论集》是一部翻译研究经典文集。引用《论集》的文献揭示了其静态经典为主、动态经典为辅的独特经典性,说明了中国传统译论在现代译学体系中依然被边缘化的现实。而对《论集》经典建构的内外部要素与中介要素的分析,从历...
关键词:《翻译论集》 经典 经典性 建构要素 
世界文学视阈下康拉德在中国的“赋形”、“变形”与“正形”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51-56,共6页程香 黄焰结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3BYY039)
康拉德作品在中国的存在方式和阅读模式,一方面受到西方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动态性、衍生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在中国的历史文化语境下,不同的社会历史特点以及翻译家、文评家、作家和读者不同的个人喜好,赋予了康拉德不同的形象特征.基于...
关键词:世界文学 康拉德 赋形 变形 正形 译介 
认知隐喻理论及其批评与发展述评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85-89,共5页陈德喜 王瑞雪 黄焰结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3A026);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AH20130363174)
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我们藉以生活的隐喻》提出了认知隐喻理论,将隐喻研究从语言层面提升到了思维层面。认知隐喻理论逐渐发展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大焦点,但在隐喻概念、隐喻工作机制、隐喻与文化的关系、隐喻研究方法论等方面...
关键词:认知隐喻理论 批评 发展 述评 
英译李太白--闻一多与小畑薰良译诗对话的文化考量被引量:10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4期605-615,641,共11页黄焰结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月派翻译文化研究”(13BYY039)的阶段性成果
日本学者小畑薰良1922年在美国出版了英译的《李白诗集》。四年后,新月派诗人闻一多与小畑就英译李白展开了一场译诗对话。本文考察后发现,小畑英译李白采取了变通的"厚翻译"策略,目的是移植中国文学以便让英语读者接受和尊重中国文化,...
关键词:小畑薰良 闻一多 英译李白 译诗对话 翻译批评 文化考量 
翻译史研究的层次与特征被引量:10
《理论月刊》2014年第7期92-96,共5页黄焰结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0YJA740038)
翻译史研究是主体对客观翻译史的系统认识,覆盖了翻译史实践、翻译史学实践(翻译史论)和翻译史学理论三个研究层次。译史实践是对翻译活动与翻译思想的历史描述;史学实践指以理论为指导对翻译史资料的系统分析,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史认识;...
关键词:翻译史 研究层次 翻译史实践 翻译史学实践 翻译史学理论 
翻译文化的历史嬗变:从清末至1930年代被引量:3
《语言与翻译》2014年第1期47-51,59,共6页黄焰结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月派翻译文化研究"(13BYY039);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翻译史学理论与方法--基于中西方翻译史研究的批判性考察"(10YJA740038)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翻译文学蔚为大观。考察这四十余年文学翻译活动所演绎的翻译文化,发现其在翻译诗学与翻译规范等方面展现了历史性的变化——从译语中心到"信"的重构;从单一的译介模式到多种翻译模式共存;从意译到直译;...
关键词:翻译 翻译文化 历史语境 文化变迁 
论民国时期翻译与创作的关系被引量:8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70-75,共6页黄焰结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0XX0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YY039)
文章从民国时期的翻译话语出发,结合当时的翻译与创作实践及翻译出版情况,以回到历史现场的姿态寻绎民国时期翻译与创作的关联。研究发现,在翻译负载建设新文学的崇高使命以及满足作家/译者创作、兴趣、经济等多重需要的影响下,民国时...
关键词:翻译 创作 关系研究 民国时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