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权

作品数:20被引量:17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笛卡尔洛克贝克莱形而上学休谟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宗教学研究》《学术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华文化论坛》更多>>
所获基金: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解码康德:“先验哲学”与公理化方法被引量: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95-101,共7页张桂权 杨文杰 
康德把自己的哲学叫作“先验哲学”,其中隐含了其哲学与公理化方法的密切关系。康德对“先验”的刻意强调,暗示了他想按照几何学的公理化方法来建构其哲学体系的秘密。康德的时空概念、十二个(对)范畴,是他的认识论中的“原始概念”,对...
关键词:康德 先验哲学 公理化方法 
试论黑格尔对数学的批判及其哲学根据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1年第1期28-33,共6页张桂权 
国家社科基金2019年度西部项目“玻姆自然哲学著作的翻译与研究”(19XZX004)。
西方哲学有与数学结盟的强大传统,但黑格尔是西方哲学家中的异类,他尖锐地批判数学。文章分三部分。文章首先交代了西方哲学的强大数学传统,这是黑格尔批判数学的背景;其次,深入分析了黑格尔对数学的批判,包括他对数学证明、数学洞见、...
关键词:黑格尔 数学 批判 
贝克莱和休谟的反形而上学观点及其现代意义被引量: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15-21,共7页张桂权 余冰心 
国家社科基金2014年后期资助项目“经验论与唯理论的演变及对康德哲学的影响”(14FZX040)的阶段性成果
当代语言分析哲学试图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来解决传统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的问题,这种方法来自经验论。经验论从本性上说就是反形而上学的。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洛克、贝克莱和休谟都涉及形而上学,但是明确表示反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家是贝克...
关键词:贝克莱 休谟 反形而上学 经验论 
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关文运中译本存在的一些问题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21-28,共8页张桂权 
国家社科基金2014年后期资助项目"经验论与唯理论的演变及对康德哲学的影响"(14FZX040)
关文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西方哲学翻译家,他曾经翻译过关于经验论、唯理论以及康德哲学的著作,为我国西方哲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为时代所限,他的许多翻译著作又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是误译。例如,他译的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就...
关键词:贝克莱 《人类知识原理》 关文运中译本 张桂权中译本 
笛卡尔的空间观念及其现代意义被引量:6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28-32,共5页张桂权 
笛卡尔的空间观念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空间观。他把空间(内部场所)等同于物体(有形实体)的广延,提出了"一般空间"与"特殊空间",否定了原子论的"虚空"和"原子"。文章依据笛卡尔的文献,对他的上述观点进行了仔细分析和解读,并讨论了笛卡尔...
关键词:笛卡尔 空间观念 牛顿 爱因斯坦 
洛克实体观新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5-9,共5页张桂权 
依据洛克原著《人类理智论》对其实体观进行分析,可知洛克虽然肯定了实体的存在,却否定了它的可知性。
关键词:洛克 实体观 《人类理智论》 不可知 
论康德的“现象中的实体”——兼论胡塞尔的“超越”被引量:2
《学术研究》2012年第12期22-26,69,共6页张桂权 
康德哲学标志着现象主义的转折。然而,康德的"现象中的实体"被学界忽略了。康德的"现象中的实体"指的是"先验质料",它是比"自在之物"更深的层次,是真正刺激我们感官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就是"物质"。康德最终把"实在性"落实到这里。那些认...
关键词:康德 现象 实体 胡塞尔 现象学 
知识、恶与“原罪”——黑格尔《哲学全书·逻辑学》对“原罪说”的解读被引量: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5-9,共5页张桂权 
"原罪说"是西方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千百年来阐释者不计其数。德国古典哲学家、辩证法大师黑格尔的解释尤为精彩。他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认为,所谓的"原罪"来自人自身的觉醒即知识的获得,人摆脱自然状态是必然的,并非受到外因的引诱。
关键词:原罪 知识  黑格尔 《圣经》 
康德实体观的来源及其对传统实体观的批判被引量: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32-37,共6页张桂权 
康德实体观的来源是洛克和休谟的实体观。洛克承认实体存在但认为不可知,尤其是洛克把"基质"(材料)作为"实体"的观点直接为康德所继承。休谟怀疑所有实体的可知性的思想也影响了康德。不仅如此,康德对传统的实体观(主要是唯理论者的实体...
关键词:康德 洛克 实体观 唯理论 
论“人格同一性”——洛克、莱布尼兹、休谟的解释与争论被引量:5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93-100,共8页张桂权 
人格同一性(自我等同、自我同一性)问题是当代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这一问题产生于近代哲学,尤其是洛克哲学。洛克是为了反对笛卡尔把"自我"或"人格"等同于精神实体才提出"人格"及其同一性问题的。洛克的"人格"概念直接导致了康德的"...
关键词:人格同一性 洛克 莱布尼兹 休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