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仁

作品数:21被引量:11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历史学历史意识论略历史学科清王朝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学术研究》《新华文摘》《文史知识》《晋阳学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古导引学·中国气论·华夏文明标志被引量:3
《晋阳学刊》2015年第6期43-53,共11页徐兆仁 
西方原子论与中国气论是思想文化领域顶尖级别的世界文明标志。古导引学为抽象性的气论创造可资体验的感性契机,为人类认识与发掘生命潜能及精神智能提供前所未有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并在内蕴深厚、资源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样态形成过程中...
关键词:古导引学 气论 文明标志 历史资源 文化样态 
功力、视野、理论--当代历史研究学术创新之本被引量:2
《史学理论研究》2012年第3期110-118,161,共9页徐兆仁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985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当代历史学研究能否不断取得学术创新,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即学术功力、研究视野和理论方法。学术功力包括研究者的思想修养和行为规范品德、史料搜集和掌握、历史知识贮备、语言文字运用、分析和批判等专业能力;获得和运用整体视野、...
关键词:历史学 学术创新 史学功力 研究视野 理论突破 
儒、佛、道修持思想与实践探源
《晋阳学刊》2010年第6期79-89,共11页徐兆仁 
儒家、佛家、道家三者丰富、深奥、价值弥高的修持思想和实践,根植于原始文化土壤。其中,巫史祝卜为儒家修持之学打下深刻的文化烙印;神仙方术直接催化了道教修持思想与实践;而古印度原始宗教则推进了佛教修持之道。理解与解释儒佛道修...
关键词:汉魏 儒佛道 修持思想 修持实践 历史起源 
历史意识的内涵、特性和价值
《新华文摘》2010年第9期65-68,共4页徐兆仁 
自从划分学科以来.学术研究就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训练模式、思维方法和可预想的结果。历史学的训练和研究.有助于人们拓宽认知半径,获得历史经验并引起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历史意识是指人们在历史认知基础上凝聚、升华而成的经验...
关键词:历史意识 内涵 价值 特性 精神世界 历史学科 训练模式 学术研究 
历史意识的内涵、价值与形成途径被引量:6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108-114,共7页徐兆仁 
历史意识是指人们由历史知识凝聚、升华而成的经验性心理、思维、观念和精神状态。历史意识的价值在于形成维系、强化群体组织的内聚力,建立起文化上、种族上的归属感,塑造民族的文化性格、民族意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批...
关键词:历史意识 内涵 价值 
从“立心”到“立信”:提升史家研究品质的两大要素
《晋阳学刊》2009年第5期92-96,共5页徐兆仁 
古人治学,讲究"为天地立心"。在史学研究中",立心"即探索知人论世之道,揭示通达明变之理。史家需富有学术良知,潜心探索历史真理,方能弘扬历史正义;史家著述旨在"立信",讲求"无徵不信",只有树立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学风,形成言之有物...
关键词:立心 立信 史家 责任感 使命感 学风 文风 
理论历史学的基本问题、研究范式和研究方向
《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7-11,共5页徐兆仁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的史学理论研究也走过了30个年头。在上一期(2008年第2期)我们刊登了3篇文章,对史学理论研究学科的出现和发展进行了回顾、对未来进行了展望。这一期我们又组织了4篇文章,分别从中国历史学家对海外中国学...
关键词:历史学 概念 学术界 波普尔 思维形式 史学理论研究 史学家 研究方向 研究范式 
历史解释学:史学史研究突破藩篱的理论探索被引量:2
《学术研究》2008年第3期109-110,114,共3页徐兆仁 
历史叙述和历史内容融为一体,再现历史真实,是历史编纂的根本任务。后现代主义思潮挑战传统史学,提出关于历史真实检验标准的核心问题,这在史学史研究上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作为后现代主义史学核心问题的当代学术回应,历史解释学将...
关键词:史学史 后现代主义史学 历史真实 历史解释原理 
张伯端及其后学考论被引量:1
《史学月刊》2006年第10期96-103,共8页徐兆仁 
道教内丹学以精、、神为标识,以五派为支柱,其思想体系对于中国学术具有深刻影响。张伯端开创的道教内丹学南宗理论吸收儒、佛思想,主张三教融合,其内丹理论以性命双修为特色。张伯端的后继者坚守师法,传承有绪,注重印证,著述不断,丰...
关键词:内丹学 张伯端 南宗传承 
新世纪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被引量:23
《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17期22-24,共3页徐兆仁 
本文为教育部"21世纪中国文科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宏观发展战略研究"课题(项目负责人为中国人民大学李文海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项目负责人为陈桦教授)的拓展研究成果。
为积极发挥文科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作用,认真研究、探讨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已显得日益紧迫和重要。目前.我国高校在文科人才培养上依旧是传统的培养模式唱主角.虽然近些年来各高校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做了许多有益的...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文科人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世纪 教学模式 高校文科 教学方法 创新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