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安

作品数:14被引量:1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职业道德职业教育教育思想教育观无业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黑龙江史志》《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宿州教育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台北市大安社区大学办学实践的启示被引量:1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18-20,共3页戴建安 
随着我省开放大学体系实体架构的基本确立,如何有效承担起加快社会教育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领军责任,成为我省各级开放大学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台北市大安社区大学在长期开展社区教育过程中积累的极为丰富的办学经验,非常值得尚...
关键词:大安社区大学 办学实践 启示 
试论黄炎培先生关于民主精神与职业教育的思想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71-73,共3页戴建安 
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在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视民主精神的培养。他多方探索民主精神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至今仍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职业教育目前承担着我国将近一半青年人的教育重任,如何把青年人培养...
关键词:黄炎培 职业教育 民主精神 
试论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指导教育思想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33-35,60,共4页戴建安 
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十分重视职业指导在职业教育中起的作用,认为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的先决问题",在实现个人、教育与社会的相互联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黄炎培先生有关职业指导的探索和实践,对于当代我国职业院校如何...
关键词:黄炎培 职业指导 教育思想 
试以“三个代表”为标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黑龙江史志》2010年第17期34-35,40,共3页戴建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依据的历史背景虽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它所揭示的执政规律及体现的执政价值无疑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如以"三个代表"为评价洋务派领导水平、执政能力的价值标准,则可发现洋务运动虽然在当时引进并发展了一些...
关键词:“三个代表” 洋务运动 价值标准 评价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析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认识被引量:5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36-39,共4页戴建安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集中反映了黄炎培先生对职业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认识:主张职业教育不仅为个人谋生,而且重视为社会服务;不仅强调职业技能训练,而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强调授予一技之长,而且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思...
关键词:黄炎培 职业教育 人的发展 
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探析被引量:4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35-37,共3页戴建安 
黄炎培十分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认为职业科学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掌握,与职业道德教育密不可分。他在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内涵、方法、教师作用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论述,至今仍有着实践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黄炎培 教育思想 职业道德 爱国主义 
五年一贯制高职新生的德育起点
《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13-16,共4页戴建安 
研究五年一贯制高职新生的道德发展状况,是学校德育体现目标的针对性、过程的阶段性、方法的差别性的必然要求。只有把新生入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建立在对学生道德发展现状充分把握的基础之上,才能为今后五年学校德育的可持续开展打下坚...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 学校德育 新生入学 高职 道德发展 德育工作 持续开展 差别性 
民初三大政治势力迅速转向国家主义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
《黑龙江史志》2008年第8期8-9,19,共3页戴建安 
民国初年,三大政治势力以救亡强国为目标,在对民主宪政都缺乏科学认识及真正信仰的基础上迅速转向了国家主义,从而成为民初宪政实践很快归于失败的重要思想根源。当代中国已经出现了由单纯的"国家本位"走向"公民本位"的价值观变革的趋势...
关键词:民国初年 三大政治势力 国家主义 
试论黄炎培先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观被引量:3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61-62,72,共3页戴建安 
文章分析了黄炎培先生职业道德教育意义、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主张和实践,他有关职业教育一旦缺失了职业道德教育即失去了存在意义的思想,对当今技术教育占上风的职教界,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黄炎培 职业道德 教育观 
试论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条件——从儒学曾为全民认同的历史现象谈起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86-88,共3页戴建安 
儒学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时间里起着类似于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社会各阶层在文化或观念上的认同来实现的。要达到这种认同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就儒学曾为全民认同所具备的历史条件而言,其历史经验及教训,可为当今社...
关键词:儒学 核心价值观 构建 条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