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新蕾

作品数:14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爵士乐》黑人性黑人文学托尼·莫里森语言艺术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短篇小说(原创版)》《文教资料》《海外英语》《考试周刊》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阅读培养学生英语读写能力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年第1期131-132,共2页戴新蕾 
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中,“以读促写”的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作文谋篇布局的需要和语言的需求,并把它们融入阅读教学设计和各类活动中。写作各环节需结合评价进行,评价方式和主体可以多样化,使学生在不断互评和修改中逐渐掌握作文要领,提...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外阅读 典范英语 核心素养 “以读促写” 
维克拉姆·塞斯《拙政园》诗集研究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年第10期70-72,共3页戴新蕾 
2018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2018SJA1366维克拉姆·塞斯诗歌的诗学研究——以《拙政园》为例)阶段性成果。
维克拉姆·塞斯的诗集《拙政园》的成功可归因于诗人在印度、美国和中国丰富的跨国游历经历,也离不开中西文学的熏陶。其诗歌具有新形式主义的特点,遵循传统诗歌押韵的同时,也关注普通百姓生活,聚焦现代社会热点话题,充满着人文主义关怀。
关键词:《拙政园》 诗歌特色 成因 人文主义 
文化身份视角下《模仿者》中辛格形象研究被引量:1
《海外英语》2018年第17期160-161,共2页戴亚文 戴新蕾 
2018年常熟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重点资助课题成果(WK1827)
关于《模仿者》主人公拉尔夫·辛格的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辛格是没有颠覆企图的模仿者,人物形象消极。但也有个别学者认为辛格是一个通过模仿、背离殖民文化,暗中抵抗殖民权威的人。这种看似矛盾的研究成果从侧面反映了主人公拉尔夫·...
关键词:文化身份 边缘的 混合的 离散的 反抗者 
基于实践与研究并举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
《文学教育》2016年第10期102-104,共3页戴新蕾 
常熟理工学院2014"教学内涵建设年"研究性课程项目;项目名称:英美文学简史项目编号:jxnh2014036
高校英美文学课程的最高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关怀、感悟人生、洞悉生命的意义。然而,针对目前文学课程普遍不理想的现状,主张英美文学课既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又要开发学生研究能力。只有实践与研究并举的文学课堂,才能真...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 教学 实践 
地方性本科院校考研现状研究与分析——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被引量:1
《考试周刊》2016年第22期1-2,共2页杨哲 戴心怡 戴新蕾 
常熟理工学院2015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苏南地区地方性本科院校考研现状研究与分析》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10333020X
在大学本科教育由少数人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的今天,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苏南地区地方性本科院校文理科本科生的考研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对常熟理工学院考研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
关键词:考研现状 考研差异内因 考研差异外因 
《流离失所的人》之关怀伦理学研究
《芒种(下半月)》2015年第12期83-86,共4页戴新蕾 
奥康纳作品《流离失所的人》充满着各种人物与环境和自我的疏离,而关怀的缺失和信仰的堕落是导致农场由兴盛走向衰亡、人物命运由平安走向残疾和死亡的终极缘由。同时,作者也把对人际和谐的希望寄托于小说中怀有关怀理想的另一群代表人...
关键词:关怀 环境关怀 自我关怀 信仰缺失 错位 
跟随梦想、传播模因:“模因理论”说得通吗?——以莎士比亚为例被引量:1
《东吴学术》2015年第6期5-28,共24页米高.安甘 李英姿 戴新蕾 
《自私的基因》(一九七六)一书首次提出"模因"一说,定义为"文化传播、或模仿的单位"。本文探索莎士比亚戏剧作为同文化及跨文化模因传播的场域,尤其以他受到改编最多的剧作《仲夏夜之梦》为例,并分析多个受到评论家赞誉的改编。
关键词:改编 模因 莎士比亚 《仲夏夜之梦》 文化传播 
英语专业写作教学“读写结合”模式浅探
《文教资料》2015年第32期166-167,共2页戴新蕾 
英语写作一直是检测英语教与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探讨"读写结合"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此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中的运用,旨在进一步扩展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 英语写作教学 写作能力 评阅 
超越双重樊篱的黑人美学探析——以《爵士乐》为例
《钦州学院学报》2015年第10期37-41,共5页戴新蕾 
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非裔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杰出文学成就在美国非裔文学史上史无前例。其作品《爵士乐》乃彰显莫式黑人美学思想之典范,无论是小说故事、主旨还是书面口头并重的语言技巧,都体现了作品中同非洲祖先...
关键词:黑人美学 文化冲突 文化融合 书面语 口头表达 
黑人美学视阈下的《爵士乐》语言策略研究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年第8X期53-54,共2页戴新蕾 
一、引言20世纪50年代,非裔美国黑人掀起了一场争取平等、自由的"黑色权利"运动。黑人美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黑人美学是以"黑人性"作为超民族的艺术精神和黑人审美意识。在后现代语境中,随着越来越多的对黑人文学及其相关...
关键词:审美意识 托尼·莫里森 黑人文学 黑人性 后现代语境 艺术精神 美国黑人 生存意义 语言策略 从属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