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儒宾

作品数:20被引量:6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台湾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道家理学良知工夫性命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儒学评论》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良知学:物的证成或遗忘
《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1期28-30,共3页杨儒宾 
良知学中“物”的位置在1949年后的海外华人哲学界,阳明学始终是门显学。尤其是,港台新儒家一向以主体性作为中国哲学的特色,而阳明学作为道德主体主义的代表,被视为儒学正统,也即王阳明不能不是孟子之后的关键性人物。良知学的主体有...
关键词:宇宙意识 阳明学 主体主义 道德法则 道德判断 关键性人物 海外华人 良知学 
良知学——物的证成或遗忘
《广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38-62,285,共26页杨儒宾 
良知学的成立可以归到王阳明的龙场之悟,龙场之悟的内容是新的格致学,也是对朱子学的格致学的反动。王阳明的“良知”是主体化的本体,可谓“乾知”,它统摄了主体的情、意、知的功能。良知的作用是无知之知,它与所感者不是主客对列的关...
关键词:良知 王阳明 朱子 格物致知 焦点意识 支援意识 
理学功夫论的反思
《广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66-69,共4页杨儒宾 
在整体儒学史中,宋明理学所占的时间不算短,其思想特色也颇为明显。比起之前的汉魏六朝或隋唐阶段,或之后的清代儒学,理学家显然拥有更深层的精神生活。清儒常批判“性与天道”是孔子所罕言,理学家却热衷于这一领域,因而造成了对日用伦...
关键词:汉魏六朝 刻板印象 清儒 考据学 理学 儒学史 限制性 
商周精神转变中的“经”之意识
《开放时代》2024年第3期32-35,共4页杨儒宾 
1960年,徐复观在《民主评论》发表了《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动》一文,文中他提出了“忧患精神”一词,这个词语表示在殷周之际,周文王面对艰困的局势,生起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指向在艰困时期,周人兴起的一种道德奋发的动力。这种意识的...
关键词:忧患精神 徐复观 天人关系 人文宗教 忧患意识 中国人性论史 人文精神 周文王 
气论、体用论与牟宗三对理学系谱的再反思被引量:1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31-52,共22页陈荣灼 杨儒宾 何乏笔 赖锡三 纪志昌 苏泓璋(整理) 李志桓 
对谈缘起:2022年4月,中国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举办了一场“气论与中国哲学”学术座谈会。这场活动的主轴在于通过“气论”来反省牟宗三对中国哲学诠释之限制,尤其聚焦在牟宗三因低看气论、贬低气学而造成他对宋明理学系谱分判之可争议性...
关键词:牟宗三 体用论 哲学诠释 气论哲学 宋明理学 学术座谈会 系谱 中国台湾 
儒家与道家的生生对话——“在世共生”的时代意义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21-37,共17页陈荣灼 杨儒宾 赖锡三 郑宗义 李志桓 
郑宗义(香港中文大学):今天对话的题目是《儒家与道家的生生对话——"在世共生"的时代意义》。首先,感谢赖锡三老师邀请我当主持人,让我有机会在线见到荣灼、儒宾兄。刚才与赖老师沟通了程序的安排,就先请荣灼、儒宾两位老师每人主讲40...
关键词:儒家与道家 交流对话 布洛克 香港中文大学 共生 主持人 在世 
大禹与九州原理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6期218-218,共1页杨儒宾 
大禹是儒家传统中的圣王,“古史辨”时期中争议的人物。从今日经学的角度,大禹在儒家传统中具有新的诠释内涵。大禹是虚实相参的人物,他的形象与治水神话紧密相关。大禹治水神话是环太平洋地区捞泥造陆神话的一种类型,但经由前代儒者创...
关键词:大禹治水 环太平洋地区 儒家传统 古史辨 普世性 
大禹与九州原理被引量:4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1-19,共19页杨儒宾 
大禹是儒家传统中的圣王,"古史辨"时期中争议的人物。从今日经学的角度,大禹在儒家传统中具有新的诠释内涵。大禹是虚实相参的人物,他的形象与治水神话紧密相关。大禹治水神话是环太平洋地区捞泥造陆神话的一种类型,但经由前代儒者创造...
关键词:大禹 九州原理 治水神话 大地原理 海洋文化 
道家的起源与神话的类型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19年第4期41-43,共3页杨儒宾 
晚周秦汉学者诠释诸子的起源时,主要的论点有三:一是《淮南子·要略》所说的,诸子的兴起,主要是为了“救世之弊”,也就是为了救世应时而起;二是《汉书·艺文志》所说的,王官说,此说主张诸子的来源皆可追溯到上古的各种王官,私学出自官学...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 救世 诸子百家 
孔门诗教:仁诗一致说的确立
《儒学评论》2019年第1期83-106,共24页杨儒宾 
由孔子所开出的诗教的传统源远流长,其是儒家价值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本文聚焦孔门诗教的形成和发展,将指出诗、志、仁这几个概念在孔子身上同时形成,不是偶然的,它们彼此间有密切的勾连。孔子论诗最大的特色是仁、诗一致,诗既是道德实...
关键词:儒家诗经 诗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