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世英

作品数:12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心理学道德教育超个人心理学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社会心理科学》《中国性科学》《人民论坛(中旬刊)》《教育与职业》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依恋理论的亲密关系障碍及成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1年第6期00059-00060,共2页程世英 
本研究基于依恋理论的框架来剖析现实生活中亲密关系障碍,通过对亲密的自在性和对背弃的恐惧性这两个维度,将亲密关系分为安全型、焦虑-矛盾型、回避型和恐惧型四种。除了安全型属于健康类型之外,其他三种亲密关系类型都存在明显的交往...
关键词:依恋理论 依恋类型 亲密关系 交往障碍 矫治 
关注“80后”“90后”农民工市民化心理适应难题被引量:1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6年第9期64-65,共2页程世英 
新生代农民工受其特有的社会生活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在城市化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层面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改善,必成为阻碍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应在改革相关制度的同时,着眼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素质的改善,引导其快速融入城市生活。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心理适应 心理健康 市民化 
论师生交往的主体间性困境——基于自我心理学的视角被引量:2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年第7期60-63,共4页程世英 刘春琼 
南京师范大学校级教改课题资助项目"主体间性视域下大学课堂教学理念和途径的研究--来自团体咨询的借鉴与启示"的研究成果
应用主体间性的视角来看待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立论范式的转变,然而现实教育中师生关系的主体间性在交往主体和交往途径两个方面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主体间性不能顺畅、持久且大范围实现,体现为一种困境。采用自我心理学的视角加...
关键词:师生关系 主体间性 自我心理学 困境 
“换妻”行为参与者的性心理深度叙事研究
《中国性科学》2015年第2期109-113,共5页程世英 刘春琼 许文远 
换妻行为涉及婚姻与性、爱与性、性权利等问题,对换妻行为的性心理研究可以为性伦理、婚姻家庭伦理研究提供实然基础。文章采用叙事研究方法对七对夫妻(情人)进行深度访谈,揭示了换妻行为背后的心理异化机制和换妻者的不同层次分类,再...
关键词:“换妻” 叙事研究 性心理 性权利 去个体化 
超个人心理学视野下的道德心理和道德教育被引量:3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14-17,共4页程世英 刘春琼 
超个人心理学关注非理性,因此也从非理性角度出发研究道德心理。文章认为超个人心理学和道德存在紧密联系,超个人心理学视野下的道德心理是一种内在的、整体的和高度的心理状态,它对道德教育的启示是:道德教育应该区分领域,注重精神提...
关键词:超个人心理学 道德心理 道德教育 
试论团体辅导对高校公共课课堂组织的启示被引量:1
《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36期173-174,共2页刘春琼 程世英 
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公共课难教的问题,文章认为可借鉴团体辅导的理念、方法和策略,从团体互动角度探讨公共课的教授。将团体辅导基本思想和组织形式引进公共课课堂教学过程,一方面会带来教育理念上的变化,另一方面还会为课堂教学提供一...
关键词:团体辅导 公共课 课堂组织 
第三代建构主义道德发展观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被引量:1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33-35,共3页程世英 张进明 刘春琼 
第三代建构主义道德心理学秉承建构主义的一贯传统,但否认个体道德发展存在普遍化的水平和阶段,它认为道德认知具有领域特殊性,与其他领域认知不断产生交互作用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协同、整合的发展。在该取向下,个体道德发展脱离了第一、...
关键词:建构主义道德心理学 道德发展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 德育 
道德判断倾向真的存在性别差异吗?——来自心理学的实证质疑被引量:2
《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第12期24-26,共3页刘春琼 程世英 
吉利根(Gilligan)提出女性的道德推理与男性不同,主要表现为关心倾向。这种道德判断存在性别差异的观点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影响广泛。然而,本文从整体规模上的量化研究出发提出疑问,并深入探索吉利根道德判断倾向的基本理论问题,得出结论...
关键词:道德判断倾向 性别差异 
论人格研究之分歧和整合——人格单元论思想初探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6-9,共4页程世英 
各种人格理论之间存在着很大分歧,主要原因在于它们采取了不同的解释策略。研究发现,从人格单元以及单元整合的角度分析人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分歧,从而达到对人格相对完整的解释。文章探索了该取向的发展脉络和现状,并对当前研...
关键词:解释策略 人格单元 整合 
社会主义荣辱观之个体发展思考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22-24,共3页程世英 刘春琼 
只有针对个体不同的年龄特点,从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入手客观分析德育应对措施,才能将荣辱观教育落到实处。在道德心理学的视野下对荣辱观进行了形式与内容维度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个体荣辱观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荣辱观 个体发展 道德教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