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波

作品数:27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赫尔德先验逻辑语言哲学文化自觉文化共生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东岳论丛》《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事情本身的实践还原——马克思辩证法的现象学意蕴
《理论学刊》2024年第4期75-83,共9页陈艳波 丁玲 
贵州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生态环境‘双优势论’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蕴研究”(项目编号:21G22D05);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资助项目“‘第二个结合’视域下的共产党人‘心学’研究”(项目编号:2021QNYC107);“2023年青年学术先锋号”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对现实与历史的分析具有现象学的维度。现象学主张撇开先在的、未经深思的预设回到事情本身之中考察其原始的发生,以此克服传统哲学对人与世界理解的偏差。以此来看,马克思对传统哲学问题的症结有着相同而且清楚的认识,他同样要...
关键词:马克思 辩证法 实践 现象学 
德国浪漫派反讽理论的危机与主体性哲学的困境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6期47-48,共2页陈艳波 
在德国浪漫派看来,启蒙运动在以理性之光“照亮”人与自然的同时,也驱逐了它们的魅力和神性,使它们成为缺少精神的、丧失本质的、异化了的存在,消除这种异化需要重新为人和自然唤回精神,使世界“浪漫化”。反讽是德国浪漫派“浪漫化”...
关键词:德国浪漫派 浪漫化 反讽 主体性哲学 人与自然 理性之光 神性 启蒙运动 
德国浪漫派反讽理论的危机与主体性哲学的困境
《哲学研究》2024年第2期86-96,F0003,共12页陈艳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赫尔德对康德哲学之批判的系统研究”(编号20BZX089)的阶段性成果。
反讽理论是德国浪漫派思想的核心,是其克服现实世界的异化状态、实现世界“浪漫化”的重要方法和步骤。反讽理论意图将对象转变为主体的一部分以消灭对象的有限性和揭示对象本质的精神性,进而实现主体和对象在无限精神中的统一。然而,...
关键词:德国浪漫派 反讽 主体性哲学 黑格尔哲学 
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论创新的三个维度被引量:3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陈艳波 丁龙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生态环境“双优势论”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蕴研究(21GZZD05)。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它强调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为当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前提和哲学基础。从人类生态文明思想...
关键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天人合一 
论共产党人“心学”对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转化与发展被引量:2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22-30,共9页陈艳波 丁玲 
2023年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共产党人‘心学’对王阳明心学思想的转化与发展研究”。
共产党人“心学”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党性教育新形势新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的标志性话语,是对优秀传统心学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论成果。共产党人“心学”是探求共产党人如何...
关键词:共产党人“心学” 守护初心 践行初心 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供需矛盾变化与主体间性转向被引量:1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年第23期28-30,共3页陈艳波 刘俐廷 
2023年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共产党人‘心学’对王阳明心学思想的转化与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其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使得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层次化和个体化的特征,这种需求侧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的...
关键词:主体间性 教育主体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 
赫尔德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批判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23年第11期51-60,共10页陈漠 陈艳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赫尔德对康德哲学之批判的系统研究”(项目号:20BZX089);贵州省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项目号:YJSKYJ(2021)0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赫尔德的形而上学以及他对“存在”问题的思考,集中体现在他对康德先验哲学的批判中。赫尔德和康德都批判启蒙哲学推崇的纯粹理性,但与康德肯定纯粹理性并为其运用划定边界不同,赫尔德从根本上否认理性的纯粹性,强调理性实际上是人类心...
关键词:赫尔德 纯粹理性 批判理论 语言哲学 
赫尔德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批判被引量:1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39-49,共11页陈漠 陈艳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赫尔德对康德哲学之批判的系统研究”(项目号:20BZX089);贵州省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项目号:YJSKYJJ(2021)0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赫尔德的形而上学以及他对“存在”问题的思考,集中体现在他对康德先验哲学的批判中。赫尔德和康德都批判启蒙哲学推崇的纯粹理性,但与康德肯定纯粹理性并为其运用划定边界不同,赫尔德从根本上否认理性的纯粹性,强调理性实际上是人类心...
关键词:赫尔德 纯粹理性 批判理论 语言哲学 
对阿伦特批判的再批判: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存在论辩护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3年第4期61-73,共13页陈漠 陈艳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赫尔德对康德哲学之批判的系统研究”(20BZX089);贵州省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YJSKYJJ(2021)072]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的劳动理论是其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阿伦特对马克思的劳动理论进行了批判性解读,在把马克思劳动理论定位为近代劳动理论的逻辑顶点的同时,认为马克思主张的劳动解放会导致人类完全屈从于生物必然性,从而沦为劳动动物。阿伦特曲...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理论 阿伦特 存在论 劳动动物 自由的人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被引量:5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16-21,共6页陈艳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这一重大论断,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蕴,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一、“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在马克思看来,世界现代化的过...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超越资本主义 文明体系 资本逻辑 理解和把握 本质要求 西方资本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