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亚楠

作品数:29被引量:4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鞍山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生态生态人SNARC效应思政课视域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动态》《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鞍山师范学院学报》《求是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学思政教育融合探索被引量:2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年第38期14-16,共3页侯亚楠 金钤 
2021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高校思政专项)一般项目“马克思社会发展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21BSZ003。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学思政教育相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符合时代遵循,不仅有利于突出政治引领力,夯实政治基础,而且有益于汇聚思想共识,铸就融合同心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学思政教育融合,要坚持制度统领,建立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中学思政教育 逻辑 遵循 指向 
劳动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多维探讨被引量:3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年第31期29-31,共3页侯亚楠 韩飞 
2021年度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实践一体化研究”;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一般课题“生态公民理念及其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研究”(JG20DB002);鞍山师范学院2021年校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及其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研究”(202131102)成果。
劳动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培育劳动品质、提升综合素养意义重大。在明确中学思政课与劳动教育的一致性、劳动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价值的基础上,面对劳动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存在劳动教育融入...
关键词:劳动教育 中学思政课 价值 困境 策略 
新媒体时代思政课话语体系建构被引量:1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年第28期55-57,共3页韩飞 侯亚楠 
2021年度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证研究”;鞍山师范学院2020年科研项目“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项目编号:20kyxm60)阶段性成果
新媒体时代建构思政课话语体系,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面对思政课话语体系建构出现的多元复杂社会思潮侵占课程阵地、教材话语到教学话语转换存在隔阂、话语解释力建设仍须加强等问题,新媒体时代建构思政课话语体系,不...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思政课 话语体系 建构策略 
思政课生态公民培育思路探究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年第35期11-13,共3页侯亚楠 韩飞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一般课题“生态公民理念及其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研究”(JG20DB002);鞍山师范学院“十三五”专项课题“生态公民培育融入中学思政课的教学过程研究”(18sswzx25)成果。
生态公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而培育生态公民是壮大生态文明建设力量、破解生态难题的科学保障。中学阶段是生态公民培育的关键期。因此,在思政课中融入生态公民培育元素,从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实践基地创建以及评价体系出发,能够全...
关键词:思政课 生态公民培育 措施 
立德树人视域思政课守正创新策略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年第27期40-42,共3页韩飞 侯亚楠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学校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做好立德树人工作,不仅要推动学生道德养成、形成健全主体人格、突出人文关怀、提高道德认知,更要坚持情理并重,引导学生乐观向上,实现理论在生活中践行,锤...
关键词:思政课 立德树人 关键作用 
生态公民培育研究评述
《学理论》2018年第12期99-100,共2页侯亚楠 
2018年辽宁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态公民理念及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L18BKS007);2018年鞍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生态公民理念及其融入深入推进大鞍山生态区建设研究"(as20183029)的研究成果
新时代背景下,生态公民培育是解决我国乃至全球迫在眉睫的生态环境危机的治本之策,是走出发展的环境瓶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工业文明社会向生态文明社会转型的必由之路。然而,作为一个"舶来"的全新概念,我国关于生态公民培育的研...
关键词:生态公民 培育 文献评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公民培育路径刍议被引量:1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95-98,共4页侯亚楠 
2018年辽宁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态公民理念及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L18BKS007);2018年鞍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生态公民理念及其融入深入推进大鞍山生态区建设研究"(as20183029)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道路显然包含着生态向度。十九大"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一构想的最终实现取决于实践主体——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自觉地合乎自然的生态节律,取决于主体人的社会性生态化人格自觉,也就是取决于公民教育...
关键词:中国道路 生态公民培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国道路的世界语境与世界意义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24-26,共3页侯亚楠 
2017年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道路: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逻辑研究>(L17AZX001);2017年辽宁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中国道路的文明基因及其当代复兴的思想路径研究>(WZD201701);2016年辽宁省思政专项"跨学科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L16WSZ018)的研究成果
中国道路是唯物史观中国化的表现。中国道路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道路"已经成为回应国际上"中国模式"讨论的"中国话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在世界文明史的视野中把握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关键词:中国道路 世界语境 世界意义 
唯物史观的两大视域与中国道路的历史边界被引量:1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11-15,共5页侯亚楠 
辽宁省社科基金2017年度重点项目"中国道路: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逻辑研究";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4年度项目(WT2014001)"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鞍山师范学院博士启动基金专项"唯物史观视域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中国模式"是国际上关于"中国奇迹"成因的概念描述,"中国道路"是回应"中国模式"讨论的意识形态化表达。唯物史观本质上是世界历史视野中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发展理论,在解释"中国道路"上具有学科比较优势。唯物史观从一开始就存在革...
关键词:中国道路 唯物史观 发展视域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中国道路”被引量:3
《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120-129,共10页郭忠义 侯亚楠 
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社会发展语境下的‘中国道路’研究"(项目编号:L14AZX001);辽宁省社联项目"马克思辩证法视域中的中国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016lslktzizx-03);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项目编号:WT2014001)的阶段性成果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对世界历史逻辑的表达着重于"五种社会形态"前后相继的规律确证,遮蔽了唯物史观中与之并行的人的发展逻辑和生产方式变迁逻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生产方式角度,将人类历史分为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期,...
关键词:历史逻辑 人的发展阶段 生产方式变迁 中国道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