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勤

作品数:60被引量:20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维新派社会变革程朱理学道德革命思潮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研究》《学习与探索》《中国哲学史》《教育科学文摘》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编写《中国伦理思想史》被引量:4
《伦理学研究》2015年第6期45-48,共4页张锡勤 
在编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阐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优秀伦理文化为宗旨。而作为一本高校教材,我们力求保证理论上的正确性、内容上的...
关键词:中国伦理思想 唯物史观 
简论陆王心学在中国近代的影响被引量:3
《求是学刊》2015年第4期39-44,2,共6页张锡勤 
陆九渊、王守仁的心学在中国近代曾受到诸多思想家的推崇、鼓吹。陆王学派对中国近代产生过影响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勇于怀疑、否定旧权威的批判精神和不盲从、不迷信,提倡独立思考的学风,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自主理性;其二,视"心"为宇...
关键词:陆王心学  心力 批判精神 自主理性 
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逻辑源点及历史探路——基于两汉之前的伦理学分析
《北方论丛》2015年第2期108-112,共5页郑文宝 张锡勤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ZX071);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YJSCX2014-007HLJU);黑龙江工程学院教改项目(JG2014067)
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汉后开始以儒家为核心和主线,但是,其逻辑源点和演绎进路却在汉前,汉前政治伦理经历了"神教→宗族→诸子→法家→道家"的重心转移过程,这一辨争、探索和筛选过程,对于后来儒家的胜出至关重要。"夏商→西周"是中国传统...
关键词:两汉 政治伦理 逻辑源点 理性范式 
中国传统忠德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被引量:4
《伦理学研究》2015年第1期45-49,共5页张锡勤 桑东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传统人伦观的价值合理性及其现代审视研究"(13BZX071)
近年来,围绕忠德的研究逐渐为学界所重视,研究视域从忠观念的起源到忠德的嬗变,从对忠内涵的辨析到对忠外延的界定,从对忠德中糟粕的批判到对忠原初本义中精华内蕴的挖掘及其现代价值的转换等等,都有很丰富的成果。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
关键词:忠德 道德变迁 研究现状 
论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被引量:2
《道德与文明》2013年第5期36-40,共5页张锡勤 
中国古代的士、士人即是知识分子、知识阶层,他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价值、准则(道)的坚守、维护者,因而具有自觉的使命感、责任感,以"任重道远"自策、自勉。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责任感主要表现在文化传承、社会批判、道德教化、匡...
关键词:士人 使命感 责任感 
从中国古代的知行学说论及德育的内涵
《教育科学文摘》2013年第1期36-37,共2页张锡勤 关健英 
知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学的一对基本范畴。重行始终是中国古代知行观的基本倾向。从一开始儒家即认为,行才是学的最终目的,学、知是为了更好地行,离开了行,学、知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在宋明和明清之际,虽然出现了不同的知行主张...
关键词:中国 古代 知行学说 德育教育 
从中国古代的知行学说论及德育的内涵被引量:11
《道德与文明》2012年第5期99-103,共5页张锡勤 关健英 
知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学的一对基本范畴。重行始终是中国古代知行观的基本倾向。从一开始儒家即认为,行才是学的最终目的,学、知是为了更好地行,离开了行,学、知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在宋明和明清之际,虽然出现了不同的知行主张,关于...
关键词:知行 知行合一 重行 德育 
论近代“道德革命”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深入被引量:2
《伦理学研究》2011年第5期18-22,共5页张锡勤 
近代"道德革命"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深入,首先表现在一些革命派人士提出了"三纲革命"的口号,使人们将斗争的矛头更集中地指向三纲。其次,不少革命党人将自由、平等、博爱定为新道德的精神、原则,这就使近代道德革命的方向更为明确。其三,...
关键词:三纲革命 自由平等博爱 利己利人 
孙中山伦理思想简论
《道德与文明》2011年第5期72-75,共4页张锡勤 
孙中山一生高度重视道德建设,将其视为治国、治党、治军,推动人类文明建设的治本之道。关于中国的道德建设,孙中山主张中西兼采,但后来更重视发扬中国的"固有道德",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对当时流行的利己主义,孙中山始终持否定、...
关键词:孙中山 道德建设 人格 固有道德 公共心 替众人服务 
我看《求是学刊》
《求是学刊》2011年第1期10-11,共2页张锡勤 
近日,《求是学刊》要为庆祝发刊200期出个专号,执行主编李小娟编审邀我写点感言。我痛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而且未加思索脱口而出说:"那我就写一篇《我与〈求是学刊〉》吧。"待动笔后觉察到,如果专写此题是会使我的感言受到限制的,因...
关键词:《求是学刊》 李小娟 感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