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建

作品数:10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新乡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春秋春秋时期学而优则仕科举制度阶层研究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兰台世界(下旬)》《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南阳师范学院学报》《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孔子及其弟子对礼乐制度的整理与改造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1期5-7,共3页左建 
孔子及弟子全面地整理和研究了礼乐制度的相关文献,阐释了礼乐制度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在整理和改造传统礼制的过程中,孔子遵循了选择先进、适度节俭以及符合道义三项原则。
关键词:孔子 礼乐制度 继承 改造 
“君子”、“小人”含义的历史演变
《新乡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51-53,共3页左建 
"君子"与"小人",是中国传统人品观的重要范畴,其内涵主要包括身份地位之贵贱、器量识见之广狭、道德品质之高下以及形象做派之雅俗等四个层面。晚近学者曾对其有过不同程度的误读。正确地理解经典中"君子"与"小人"的内涵,有助于对中国...
关键词:君子 小人 含义 误读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儒墨教育对“礼”传播的贡献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1期65-66,共2页左建 
古代中国的礼,实际上是一个建构完备的制度与文化的体系,是一种集政治、宗教、伦理、教化、法律和军事要素于一体的整合性的治理构架。礼成于周公,而后一直在统治阶级内部传播。通过百家争鸣,礼开始逐步下移到平民中来。
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儒墨  
春秋郑人的实用主义精神与士阶层的兴起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52-54,共3页左建 
春秋时期的郑国长期处在巨大的军事压力之下,促使其统治阶层普遍信奉实用主义。郑庄公不拘一格起用底层士人,建立了"小霸"之局,开启了春秋士阶层兴起的序幕;子产治理郑国内政,严刑重法,影响到后来的法家思想,直接促成了早期法家人物的...
关键词:春秋 郑人 实用主义 士阶层 
同文书局与石印古籍被引量:1
《兰台世界(上旬)》2013年第5期144-144,共1页左建 
石印是德国A·逊纳菲尔德于1798年发明的平版印刷法,其主要方法是用药墨将文字写在药纸上,再将药纸上的字迹移置到石板上,然后滚刷油墨便可把字印在纸上。19世纪初,石印技术就已经在欧洲普及。中国采用石印印法最早的是法人翁相公于同...
关键词:石印 古籍 书局 平版印刷 19世纪初 技术 徐家汇 中国 
广益书局与“大达版”图书被引量:1
《兰台世界(下旬)》2012年第11期68-68,共1页左建 
广益书局是近代上海重要的民间出版机构。上世纪30年代广益书局因大量出版"大达版"图书而声名大噪。"大达版"图书造成了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出版场景。"大达版"图书成本低廉,发行渠道畅通,对文化普及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广益书局 出版文化 “大达版” 
简帛文献中的“慎独”新解被引量:1
《兰台世界(上旬)》2012年第5期67-67,共1页左建 
汉代郑玄从"致诚悫"[1]1434和"慎其闲居之所为"[1]1625两方面对"慎独"进行了诠释,即慎独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省察内心和独处自律。此后经孔颖达、朱熹等人的大力倡导,慎独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古代儒家学者的重要修身方法。近年来随...
关键词:“慎独” 简帛文献 慎独精神 慎独思想 修身方法 《五行》 孔颖达 郭店简 
“学而优则仕”思想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被引量:2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101-102,共2页左建 
"学而优则仕"思想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思想把是否有才能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学而优则仕"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社会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对知识分子通过勤奋学习试图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有着鼓励作用。同时,"学而优则仕"在...
关键词:学而优则仕 中国传统教育 科举制度 
说“清闲”被引量:1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61-64,共4页左建 
由于对"清闲"一词的含义尚无定论,在古籍传刻中易被讹为"清开"、"清问"、"请问"、"请间"等形式,影响了古籍整理和研究者对文义的准确把握。此词可以追溯到汉代的"燕居"与"闲居",此二词的区别在于是否避人。《汉书》中,二词合并产生名词...
关键词:清闲 请间 《汉书》 燕居 闲居 清燕之闲 清闲之燕 
中国地域社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评金普森、陈剩勇主编《浙江通史》被引量:1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148-148,共1页左建 
关键词:浙江大学 社会史研究 最新成果 中国 浙江人民出版社 演进过程 精神生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