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京菁

作品数:7被引量:15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主题:教师课堂课堂教学模式UNESCO信息与通信技术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研究》《语文世界(教师之窗)》《中国电化教育》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基于知识图谱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应用——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被引量:43
《现代教育技术》2018年第7期44-50,共7页崔京菁 马宁 余胜泉 
翻转课堂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重大变革,但缺乏对学习者个体知识建构过程、学习生成的内容及关联、群体智慧对个体支持形式及程度等隐性内容的关注及其可视化呈现。为此,文章构建了以优化个体认知结构、联结群体意义智慧为导向,以协同知...
关键词:翻转课堂 知识图谱 学习元平台 生成性教学 古诗词 
以协同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师混合式研训模型研究被引量:9
《教师教育研究》2017年第3期31-38,共8页马宁 吴焕庆 崔京菁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880050)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借鉴协同知识建构相关研究,并结合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以面向过程、任务驱动为导向的,以协同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师混合式研训模型。相关模型包括以个体知识建构为主的准备、以群体知识建构为主的面对面研训...
关键词:协同知识建构 混合式研训 社会认知网络 
基于社会认知网络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被引量:14
《现代教育技术》2016年第11期54-59,共6页崔京菁 马宁 余胜泉 
2014年度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基于知识地图的教师微培训方式与效果研究"(项目编号:SKZZY2014096);2014年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基地项目"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网络个性化培训模式研究"(项目编号:FS201508)资助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范式的本质变革,解决了传统课堂存在的诸多问题。然而在泛在学习环境中,翻转课堂缺乏对学习连接和网络建构过程的关注。如何借助适合泛在学习环境的新型学习资源组织方式,来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运用、实现...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社会认知网络 学习元 
基于学习元平台的生成性课程设计与实施被引量:33
《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第6期7-16,共10页余胜泉 万海鹏 崔京菁 
"移动学习"教育部-中移动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项目编号:移有限技合同[2012]934)支持;项目经费支持部门:中国移动通讯集团公司;负责人余胜泉教授
生成性课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知识的协同建构和动态生成,强调学生的深度思考、交流和互动。该研究针对目前网络课程固化、封闭、机械带来的诸多问题,如学生浅层次学习严重、学习效率低、积极性较弱等,根据生成性课程的基本...
关键词:学习元 生成性课程 协同知识建构 发展性教学评估 
面向数字教师的《ICT-CFT》框架与TPACK框架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0
《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第9期109-115,共7页吴焕庆 崔京菁 马宁 
教育数字化浪潮已至,技术将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而这种影响要落实到实处,关键要素就是教师。数字时代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面向数字时代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标准研究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热...
关键词:数字教师 TPACK框架 《ICT-CFT》框架 比较 启示 
UNESCO《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2011版)解读及启示被引量:32
《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第7期57-64,共8页马宁 崔京菁 余胜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一对一’环境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1YJC880077)研究成果
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了第二版《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该框架以技术素养、知识深化、知识创造三大教学方式为一级框架,以理解教育中的ICT、课程与评估、教学法、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组织与管理、教师专业学习等六大...
关键词:信息与通信技术 教师专业学习 技术素养 知识深化 知识创造 
翻转课堂及其本土化被引量:23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3年第5期48-51,共4页崔京菁 
一、翻转课堂的由来 2006年11月,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在为侄女和侄子辅导功课的过程中,由于他们之间的时空距离而想到了制作教学视频给孩子们看。没想到传到网上的视频的点击率直线上升。在家初试成功后,他想让更多有兴趣的学...
关键词:课堂 本土化 教学视频 课程学习 时空距离 网络参与 美国人 孟加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