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飞

作品数:10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英语教学中外合作办学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多媒体网络环境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文学教育》《南阳理工学院学报》《文学教育(中)》《安阳工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模因论视角下中外合作办学大学英语一体化教学探索被引量:1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110-112,共3页王文飞 
2016年河南大学教改项目“基于blackboard平台中外合作办学大学英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探索”
本研究以中外合作办学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托Blackboard学习平台,将模因论引入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开展教学实验。实验证明,区别于传统的听、说、读、写四门课程相对独立,开展主题性、任务型、混合式、一体化的英语教学有效提高了学...
关键词:blackboard学习平台 自主学习 一体化教学 
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中的客观想象力
《文学教育》2016年第11期22-23,共2页王文飞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的非个人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gh-203
作为20世纪杰出诗人之一,伊丽莎白·毕晓普的诗歌独树一帜。她在诗歌创作中尽量避免私人情感的直接表达,运用恰当的意象、视角转换以及反讽,在客观世界中寻找"对应物"搭配成图案,从而带给诗歌一种独特的"客观想象力"。
关键词:伊丽莎白·毕晓普 意象 视角转换 反讽 
伊丽莎白·毕肖普诗歌的拉康式解读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172-173,共2页王文飞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2014-GH-628)
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早期不幸的遭遇使其在作品中流露出"渴望"与"缺失"。尽管如此,诗人从未停止在"缺失"中探究和思考,寻找自我认同。本文结合拉康的"无意识"理论、镜像阶段对毕肖普的诗歌进行解读,探究诗人在其诗歌中的自我构...
关键词:伊丽莎白·毕肖普 拉康 缺失 寻找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资源库的探索
《文学教育(中)》2015年第1期90-91,共2页王文飞 
2014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成果编号:SKL-2014-1333;河南大学2013年教改项目.
本研究在回顾国内外相关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了解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薄弱环节和兴趣点,探讨了如何运用wikispaces网络平台构建适应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需要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跨文化 英语教学 资源库 中外合作办学 
从母语负迁移看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
《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X期224-224,共1页王文飞 
大学英语写作中最常见的错误就是中式英语,而母语负迁移无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以某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一学生的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写作中的中式英语,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 母语负迁移 中式英语 中外合作办学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被引量:2
《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X期43-43,共1页王文飞 
尽管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网络课程,但实施的力度和效果却不甚如意。本文结合理论背景和现实要求,探讨如何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搭建让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平台,力图对英语教学课程改革做出新的尝试。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环境 自主学习 英语教学 学习模式 
符号矩阵下看《阿拉比》主人公的认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192-193,共2页刘蕾蕾 王文飞 
运用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来分析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阿拉比》中的主要语义因素之间的语义关系,揭示文本内隐的深层逻辑结构和思想内涵。《阿拉比》以主人公追寻阿拉比这个美好梦幻地方作为故事的基本线索展开。通过对故事叙事结构...
关键词:《阿拉比》 符号矩阵 认知 
论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中的“情感逃避”
《绥化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119-120,共2页王文飞 刘蕾蕾 
伊丽莎白.毕晓普(Elizabeth Bishop)是20世纪美国当代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她的诗歌独树一帜,避免对个人生活的描述,强调情感的控制,显得冷峻客观,与T.S.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中"情感逃避"相吻合。这也是其诗歌的魅力之一。
关键词:情感逃避 顿悟 超现实主义 镜子主题 
谈中外合作办学中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91-92,共2页王文飞 
结合理论背景和现实要求,分析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探索如何在这一前提下在英语教学中实现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意识 
伊丽莎白·毕肖普诗歌的生态批评解读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8-10,共3页王文飞 
伊丽莎白.毕晓普是20世纪美国当代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众多的评论文章多从女性主义、新批评等视角对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生态批评为切入点,结合生态批评理论的要旨,分析其诗歌中所蕴含的生态主义思想。
关键词:生态批评 人类中心主义 回归自然 和谐共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