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兰

作品数:34被引量:16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理论视域互联网诚信建设诚信儿童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江西社会科学》《教育学术月刊》《电化教育研究》《当代体育科技》更多>>
所获基金: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互联网+对分课堂”:以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实践被引量:2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81-84,共4页秦安兰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XYJG-2020-091);江西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一流’背景下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JG2019048)。
研究生作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人才储备,其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指标。针对当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较低、创新意识缺乏问题,开展以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对分课堂” 研究生 创新能力 
“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中的实践研究——以“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为例被引量:4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45-48,共4页秦安兰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XYJG-2020-091);江西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一流’背景下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JG2019048)。
“互联网+对分课堂”是我国本土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把课堂分为课前自主学习、讲授、内化吸收、讨论四个环节。针对当前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进行了教学改...
关键词:“互联网+对分课堂” 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体验式教学对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2年第2期153-159,共7页吴杨 蒋国河 袁冬华 秦安兰 
江西省教学改革研究课题“VR背景下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学通识课程中的运用”(JXJG-18-4-33)。
融合了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的体验式教学能迎合学生的需求并提升教学效果。为了评估VR背景下体验式教学对学生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将来自三个班级的86名大学生随机分配到实验组(N=64)和对照组(N=22)进行了实验教学,...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心理学课程 教学效果 虚拟现实 心理健康 
独立学院大学生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态度与需求研究被引量:1
《当代体育科技》2021年第6期16-20,共5页徐奕俊 秦安兰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JXJG-18-30-1);江西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9048)。
该文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法等方法,以独立学院学生和教师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学生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态度与需求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俱乐部持有积极态度,有较强的参与意愿。学生希望能经常参加俱乐部活动,希...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 教学模式 独立学院 态度与需求 
“互联网+对分课堂”:促进自主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被引量:20
《教学研究》2020年第5期33-40,共8页徐奕俊 秦安兰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JXJG-18-30-1);江西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9048)。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和主动学习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包括课前学习、课堂讲授、...
关键词:互联网+对分课堂 自主学习 混合式教学模式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提升研究被引量:4
《少年儿童研究》2020年第5期17-23,16,共8页秦安兰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是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由消极视角转向积极视角的必然选择,心理弹性的提升对促进留守儿童积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特质、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幸福感等紧密相关,心理弹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留守儿...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弹性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的路径选择被引量:4
《征信》2020年第2期27-32,共6页秦安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SH130)。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线,频发的慈善负面事件使得慈善组织公信力处于危险境地,但同时也带来公信力重建的机遇。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是现代福利国家的必然选择。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路径具有多维性,重建过程中需要注重慈善组织自身建设...
关键词:慈善组织 公信力 诚信建设 
网络慈善心愿共同体:概念、特征与聚散路径
《社会福利》2018年第9期8-14,共7页秦安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捐赠者网络慈善信任生成与维护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秦安兰;项目编号:17BSH130)"阶段性成果
网络慈善心愿共同体是互联网用户为了实现共同的慈善心愿,基于共同的身份认同、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情感而形成的持续关系的网络群体。网络慈善心愿共同体与其他共同体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身份认同是其心理基础,共同目标是帮助困境中的人...
关键词:共同体 心愿共同体 网络慈善 
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中的诚信建设
《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12期215-220,共6页秦安兰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信任修复理论视角下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研究"(14SH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常生活中诚信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研究"(14BKS080)
在社会有机体中,诚信具有道德性和制度性两种特性,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独特价值。运用社会有机体理论解读诚信缺失现象,不难发现我国当前诚信呈现"空心化"状态,即传统诚信缺失,现代诚信缺位,传统与现代诚信文化出现断裂。加强诚信建设需...
关键词:传统诚信 现代诚信 社会有机体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视域下敬老文化的发展困境及其纾解被引量:2
《老龄科学研究》2015年第4期71-80,共10页秦安兰 
江西省社科课题(14SH07)阶段性成果
敬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我国进入现代市场经济时代,敬老文化的发展正面临以下困境:现代社会中老年人的地位由权威变为弱势;现代社会压力下子女的敬老意愿难以达成,传统敬老观念淡化;现代社会中敬老礼俗淡化,敬...
关键词:敬老文化 传统文化 需要层次理论 老年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