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光

作品数:24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藏传佛教藏区终极关怀普世伦理宗教伦理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民族学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毛泽东思想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生之道:中华文明五大特性的哲学阐释
《民族学刊》2025年第1期112-119,161,共9页张港旋 李元光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生态文明建设专项“‘生生’——中医生态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SC23ST0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藏医学中藏传佛教伦理思想研究”(2023SYJSCX09BS)阶段性成果。
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涵和深刻论断,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内在哲理和鲜明特征。“生生之道”是中华文化的哲学根柢,是以“生”的多重涵义为基点展开的传统命题,其所含不息、日新、一体、不悖、共生共荣之义,体...
关键词:中华文明 连续性 创新性 统一性 包容性 和平性 生生之道。 
三教归心:王阳明对三教合一思想的传承与超越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64-71,184,共9页尤梦霞 李元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儒学通论”(20&ZD031);西南民族大学2023年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王阳明三教合一思想研究”。
“心”这个概念在儒、释、道理论中一直都居于重要的位置,是三教共有的公约数。在王阳明三教合一思想中,他把“心”作为三教“统成一间”“共为一厅”的逻辑前提。在这个逻辑前提下,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三教都是其中一隅。较之以往的三...
关键词:阳明心学 三教合一 心本体 万物一体 
论米庞嘉措“等性中观”哲学
《民族学刊》2023年第11期145-156,172,共13页陈磊 李元光 
西南民族大学“双一流”项目(2023-2025ZXXMK-T-3)阶段性成果。
为打通佛教中观唯识二大车轨以及藏传佛教各派之教证,形成一整体中观哲学。米庞大师按“四法”:“空性、双运、离戏、等性”,将中观哲学分为由低到高的四个等级和四个认知阶段。虽然“四法”均是在胜义层面对空的理解,但单空、双运空、...
关键词:米庞嘉措 相似胜义 真实胜义 等性中观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哲学教育——评《回顾与创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
《中国教育学刊》2022年第6期I0026-I0026,共1页曹恒瀚 李元光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是中华大家庭中的成员,都为国家文明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少数民族哲学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华哲学文化体系,同时也是少数民族人文精神沉淀的宝贵财富。少数民族在其独特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基于对生命、对...
关键词:文化知识教育 多元文化视野 多民族国家 多元包容 多元发展 人文精神 少数民族 发展历程 
儒学“弦歌沧海滨”——论儒学在黎族地区的双向互动和发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78-90,共13页李元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儒学通论”(20&ZD031);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与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基地专项资助项目(2021PTJS03)的研究成果。
儒家文化在海南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孕于古、启于唐、兴于宋、盛于明”四个阶段。包括黎族在内的海南同胞,在吸收中原儒学的过程中,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弦歌沧海滨”。儒学在向海南传播浸润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完善。...
关键词:儒学 海南 黎族 
吐蕃时期政教关系新论被引量: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7期83-91,共9页李元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民族宗教与国家治理问题研究”(15ZDB123);西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20GTZDB02)阶段性成果。
"王辛同治"是吐蕃前期政权治理的基本模式,当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吐蕃王朝后,开始学习周边民族的治理模式,建构法治与引进佛教,强化赞普集权,限制本教对政权及社会事务的干预。本教是维系吐蕃政权的法理根基,佛教是顺应当时吐蕃社会发...
关键词:吐蕃 本教 佛教 政教关系 
黎族“太古风致”的哲学探析被引量: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7期60-65,共6页李元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关系的历史发展研究”(13&ZD059);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计划;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资助阶段性成果
黎族'太古风致'哲学思想主要由原始的神话巫术、崇尚自然的生存哲学、'诚信为王'的处世哲学、大同社会理想等构成。由于海南岛孤悬海外,加上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民族歧视政策,使其文化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原始状态,但'人之初,性本善'的本...
关键词:黎族 太古 哲学 
论藏传佛教实践哲学的“九重”特征
《宗教学研究》2018年第1期70-75,共6页李元光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藏族哲学文献整理(翻译)与研究"阶段性成果;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计划和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资助
源于印度的密教传入藏地后,通过与本土宗教(本教)交流融摄,形成了以密修为主,显修与密修相结合且带有强烈本土气息的藏传佛教修行实践哲学。其特征表现为九个方面:重密宗、重体证、重实修、重上师、重传承、重群体、重大众化、重祈福、...
关键词:藏传佛教 实践哲学 九重 
试析习近平的民本思想被引量:3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210-213,共4页李元光 
四川省2014年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项目"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2015XWD-S0101)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同志提出"民本"思想,并且将以民为本同以人为本并列,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肯定与继承,是在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指导下,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中国实际的民主。习近平同志"立民主"、"察民情"、"顺民意"、"抓民生"、"得民心"的"民...
关键词:习近平 人本 民本 
藏传佛教哲学的存在论、知识论、实践论的辩证统一——《藏传佛教哲学思想研究》之宏观审视
《民族学刊》2014年第3期73-75,共3页李元光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3XWD-S0101)
藏传佛教在继承并创新印度佛教的基础上,形成了融形上学和形下论于一体的佛学体系(亦哲学、亦宗教)。作为宗教哲学它既追求出世又在世间,把出世和在世有机统一起来,是世间的哲学与出世间的哲学的辩证统一。《藏传佛教哲学思想研究》准...
关键词:藏传佛教 哲学 宗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