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亮

作品数:33被引量:4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生态批评生态小说对口支援在场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课程教育研究》《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文艺理论与批评》《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个人的文学自传——论周涛《西行记》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112-117,共6页郑亮 雷小娟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疆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与传播研究”(19YJA850016)。
周涛的小说《西行记》是他继诗歌和散文创作之外的又一收获,其个人化的文革书写,向我们展示了另一个“周涛”。这部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以时代为经,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为纬,充分展现了青年人在时代之殇下对自我人生之路的探索,诠释了“青...
关键词:《西行记》 自传 寻根 理想 
转场中的“在场”:李娟“非虚构”写作中民俗文化的呈现——以《羊道》系列散文为例被引量:2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06-111,共6页郑亮 毕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批评视野下新疆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研究"(12XZW036)
新疆散文作家李娟以"非虚构"的姿态呈现出哈萨克族牧民的转场活动,不仅完成了对该地区民俗文化的呈现,也在直面社会民生等诸多问题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反思和追问,表达了自身对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将何去何从的焦虑和责任感。可以说...
关键词:转场 在场 非虚构 民俗文化 
论“A不AB”格式被引量:1
《学周刊》2017年第34期188-190,共3页郑亮 刘嘉庆 
本文从语法构成、语义类型和语用价值三个方面来分析"A不AB"格式。其内部语义关系主要有选择关系和并列关系。在语用方面,"A不AB"格式是口语色彩较浓厚的语法格式,节奏感强,韵律优美,语义清晰,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四音节的"A不AB"格式...
关键词:“A不AB”格式 结构关系 语用价值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生态文本分析——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
《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41期45-46,共2页郑亮 赖娇 
由于教育的大众性、普及性、时代性等特点,在有效应对社会问题的策略性认知中,生态美育承担着培养具有生态审美建构、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态人'的责任,这也是实现环境与人和谐共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中的现代文为...
关键词:生态美育 高中语文 必修教材 审美教育 
精神生态书写中的创伤体验与文化移入——评阿拉提·阿斯木的小说《阿瓦古丽》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84-90,共7页胡新华 郑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批评视野下新疆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研究"(12XW036)
阿拉提·阿斯木的小说《阿瓦古丽》以熟练的汉语书写了"阿瓦古丽"的心路历程,从创伤形成与防御,年近半百时的反思忏悔到受人指点后的心归宁静之旅,充分反映了维吾尔族女性在时代变化之下的精神成长史。小说通过精神分析学或精神病理学...
关键词:《阿瓦古丽》 创伤体验 汉文化 精神生态 
红柯小说《喀拉布风暴》的生态文化隐喻论被引量:2
《小说评论》2017年第2期196-201,共6页郑亮 朱亚丽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生态批评视野下新疆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研究>(12XW036)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喀拉布风暴》中,红柯延续了此前作品中对新疆空间的构建。在这个广阔空间中,浪漫的异域文化想象与现实虚实交错,奇幻的异域风光与壮丽的生命气象相融,人物依赖神圣的自然重获新生,
关键词:文化隐喻 风暴 红柯 生态 小说 茅盾文学奖 文化想象 作品 
生态视域下朱玛拜·比拉勒的动物诗学阐释
《雨花》2017年第4期58-62,共5页郑亮 朱亚丽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生态批评视野下新疆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研究》(12XW036)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随着生态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爆发,生态文学从长久以来的边缘位置挺进主流文学的舞台中央。以动物为题材的作品因其定位及创作意图与生态文学不谋而合,成为生态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丰盈生态文学的内涵。学者曾道荣在...
关键词:比拉勒 叙事作品 人与动物 动物叙事 生态视域 
生态美育:少数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的教育新起点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37-42,共6页郑亮 张家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批评视野下新疆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研究"(12XW036)
少数民族地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是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民族地区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点。在教育先行的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中,美育教育有利于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可以改善人类当下非美的存在状态。生态美育特有的...
关键词:生态美育 绿色发展 民族传统 
新疆和田公务员维汉双语使用及其普通话推广调查研究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第6期62-67,共6页刘涛 郑亮 迪丽妮尕尔.穆合塔尔 
国家语委重点项目"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研--以新疆地区为中心"(编号:ZD1125-14);新疆兵团社科基金项目"国家通用语言在新疆推广使用调查研究"(编号:13QN04)
新疆民族和语种多样,语言情况复杂,主要通行普通话和维吾尔语,这是由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的。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探讨了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公务员维汉双语使用及普通话推广情况,分析了语言文字使用及普通话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和田地区 公务员 维汉双语使用 普通话推广 
语文教材对学生生态意识建构的可能及不足被引量:1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5年第12期46-48,共3页郑亮 程静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批评视野下新疆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研究"(12XW036)的阶段性成果
立足语文教育的本质及特点,利用教材中的生态文本,在对其解读的过程中,挖掘文本中的生态教育思想与内涵,能够潜移默化地传播生态理念,进而从情意感知到现实理性层面达到生态教育的效果,实现生态意识的确立及生态行为的养成。从宏观与微...
关键词:语文教材 生态文本 生态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