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梅

作品数:10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创伤记忆移民野蛮《女勇士》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华文文学》《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野蛮人来了》与《等待野蛮人》的互文与重复
《华文文学》2021年第5期72-77,共6页程梅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流散群体的空间话语构建”,项目编号:63202214。
美籍华裔女诗人陈美玲的诗歌《野蛮人来了》模仿希腊诗人卡瓦菲斯的《等待野蛮人》,与之形成明显的重复和互文。《野蛮人来了》不仅延续了从卡瓦菲斯开始的等待野蛮人的漫漫过程并且终于等来了野蛮人,而且在不断重复“野蛮人来了”的过...
关键词:互文 重复 文明-野蛮 《野蛮人来了》 《等待野蛮人》 
流散文学的空间话语——以加勒比女性文学的“房屋”为例
《语言教育》2017年第3期81-84,F0003,共5页程梅 薛红珠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西方文学中的‘野蛮'叙事"(项目编号:教外司留[2013]693);天津市哲学社科项目"美国华人文学空间叙事研究"(项目编号:TJWW15-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流散人群在全球范围的迁移、漂泊令空间话语构建成为文学关注的焦点。空间作为一种叙事策略具有强大的话语功能,讲述着空间框架下发生的故事。加勒比女性文学中常见的"房屋"比喻构成了流散文学重要的空间话语形式。"房屋"既可以庇护人,...
关键词:流散 空间 房屋 加勒比女性文学 
《食物、形式和可见性:瓜子与日常生活美学》中的“概念旅行”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246-251,共6页程梅 曹海陵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西方文学中的‘野蛮’叙事"(教外司留[2013]693)
从城市美学、移民/流散群体的生活状态、文化翻译等多个领域,分析了米克·巴尔的文章《食物、形式和可见性:瓜子与日常生活美学》中吃瓜子这一外来的日常习惯如何实践了巴尔在文化分析中所倡导的"概念旅行",如何将移民、流散所含的负面...
关键词:文化分析 概念旅行 美学 流散 文化翻译 
“后记忆”之后——“后记忆”概念之探微被引量:4
《外国语文》2017年第4期19-23,共5页程梅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西方文学中的‘野蛮’叙事"(教外司留[2013]693)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以"后现代"为代表的多个"后"概念不断遭到质疑甚至颠覆,玛丽安·赫希提出的"后记忆"概念岌岌可危。"后记忆"描述了大屠杀幸存者后代的隔代记忆,强调创伤影响跨越代际距离的持续存在。本文以大屠杀亲历者后代的纪实叙事以及小说《噩...
关键词:记忆 后记忆 创伤传递 大屠杀 
“无名女子”之名——《女勇士》和《等待野蛮人》中的女性主义叙事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40-44,81,共5页程梅 李静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流散文学研究"(14FWW014);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西方文学中的‘野蛮’叙事"([2013]693);天津市哲学社科项目"美国华人文学空间叙事研究"(TJWW15-008)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和南非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库切的《等待野蛮人》这两部讽喻小说中各有一位神秘的"无名女子"主人公——《女勇士》叙述者的姑姑和《等待野蛮人》中的蛮族女孩。比较阅读后发现,两位无名女子都是男权...
关键词:无名女子 女性主义 《女勇士》 《等待野蛮人》 
“文明”与“野蛮”的对话——比较《中国万里长城》和《女勇士》的对话模式被引量:1
《语言教育》2015年第4期8-13,共6页程梅 李静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西方文学中的‘野蛮'叙事"(项目编号:教外司留[2013]693);南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对克服‘文化失语现象'的作用"(项目编号:NKZXC12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卡夫卡的《中国万里长城》和汤亭亭的《女勇士》都使用了种种"野蛮"叙事,如松散的结构、前后矛盾的结论、错误的历史事实、虚构的真相等。在当今政治经济秩片下,这些"野蛮"因素的某些负面内涵却产生了积极意义,为实现西方与非西方、"文...
关键词:文明 野蛮 对话 卡夫卡 汤亭亭 
移民“后记忆”阴影下的自我重建被引量:2
《外国语文》2015年第5期20-25,共6页程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流散文学研究"(14FWW014)的阶段性成果
西方大屠杀文学中的记忆研究关注创伤事件对当事人及后代的影响,其中玛丽安·赫希提出了"后记忆"概念定义和解读非亲历者对大屠杀的"记忆"。美国华裔女作家张岚的中篇小说《渴望》对主人公遭受移民创伤经历影响的描写与大屠杀文学相似...
关键词:后记忆 创伤 移民 身份构建 
双重人格的双面人生——从心理分析角度解读《渴望》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59-64,共6页程梅 曹海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流散文学研究"(14FWW014)
回顾了双重人格在英语文学中的发展历史,指出美籍华裔女作家张岚的中篇小说《渴望》中的移民夫妇表现出渴望与冷漠、外表平静与内心动荡的双重性格。从心理分析角度分析了主人公双重人格的种种表现形式及其如何区别于其他亚裔移民小说...
关键词:双重人格 自我 心理分析 移民 
克拉申“自然法”指导下的英语听说教学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20-23 19,19,共5页程梅 薛红珠 
南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课题名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对克服“文化失语现象”的作用(课题编号:NKZXC1201)
基于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假说,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和泰勒(Tracy Terrell)提出了语言习得的"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本文结合我国外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自然法的四个基本原则对促进语言习得的指导作...
关键词:自然法 语言习得 听说教学 
影响英语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被引量:4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46-49,共4页董丽娟 程梅 
南开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校内青年项目
本文对大学生听力理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因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如地域的影响和中西文化的差异,内因如学习者的焦虑感和学习者的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听力理解 地域 文化 焦虑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