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

作品数:9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英译研究移民严歌苓焦虑动态识解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大众文艺(学术版)》《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安徽文学(下半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关联理论视角下文化缺省及翻译补偿策略探析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50-52,共3页高超 
文化缺省,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简便,作者省略了共享的文化背景知识。文化缺省体现了交际的经济性原则。翻译不仅是单纯的语言行为,更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缺省,势必会给译文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所以这就需要译者从认知理解角度出发,在...
关键词:关联理论 文化缺省 翻译补偿 
透视严歌苓作品中的移民焦虑与身份重构意识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年第19期20-20,共1页高超 
严歌苓个人经历对其作品分析有深刻影响,深刻透视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层层焦虑以及主人公在"移民"过程中的身份重构。挖掘了背后深层次的移民焦虑情绪和身份重构意识,再进一步探析作家在异质文化下对边缘人物的书写,从而探寻作家在...
关键词:移民焦虑 身份重构 严歌苓 
论《简爱》中疯女人的天使面孔被引量:1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年第19期26-26,共1页高超 
《阁楼上的疯女人》是一部有着历史深远影响的关于女性主义的批评的著作,主要以英国女性作家的经典女性主义作品为素材,对当代女性抗争男权制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简爱》中的疯女人为出发点,着重分析了疯女人背后的精神和心理以及...
关键词:《简爱》 疯女人 天使面孔 
探析移民焦虑与身份重构意识——以《少女小渔》为例被引量: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第9期56-57,共2页高超 
严歌苓个人经历对其作品分析有深刻影响,深刻透视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层层焦虑以及主人公在"移民"过程中的身份重构。挖掘了背后深层次的移民焦虑情绪和身份重构意识,再进一步探析作家在异质文化下对边缘人物的书写,从而探寻作家在...
关键词:移民焦虑 身份重构 严歌苓 
汉语古典诗歌隐喻性词汇英译的语义识解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74-77,共4页高超 
诗歌是"隐喻式语言",隐喻意象的翻译是诗歌翻译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准确地将诗歌中的隐喻翻译出来,就要采取一些策略,这不仅会涉及到形式、内容,而且也会关联文化背景等。所以,译者需要理解诗歌的真正含义并准确掌握隐喻意象,译文才会不...
关键词:汉语古典诗歌 隐喻性词汇的英译 语义识解 
汉语文学翻译的忠实:创造性的忠实
《疯狂英语(理论版)》2016年第3期180-182,共3页高超 
菲利普·路易斯认为:"翻译的创造与忠实是辩证统一的,创造与忠实的矛盾源于忠实是相对的,创造是绝对的。"对于文学翻译,既要忠实于原文的意义,又要创造性地呈现出文章的情境,但是这种创造不是凭空的、随意的,而是在原有事实基础上的、...
关键词:汉语文学翻译 创造 忠实 
识解许渊冲英译汉语古典诗歌中的隐喻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年第18期195-196,共2页高超 
诗歌是"隐喻式语言"。1隐喻词汇的翻译是诗歌翻译的一个重要环节。隐喻翻译的准确与否大大影响诗歌内容以及情感的传递。隐喻的解读实际上是在一个新的心理空间进行语义映射和概念整合。以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为框架下动态的解读隐喻,...
关键词:动态识解 汉语古典诗歌 隐喻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语古典诗歌英译研究被引量:2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年第9期137-138,共2页高超 
汉语古典诗歌的翻译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可不可译"是其争论的焦点,尤其是我国诗歌特定意象的翻译。关联理论涉及认知语境、交际意图并在原文和译文之间建立最佳关联(李宏霞,2012:6)。[1]关联理论运用在诗歌翻译上的研究大大提高翻译的...
关键词:关联理论 古典汉语诗歌 最佳关联 
动态识解视角下汉语古典诗歌隐喻性词汇英译研究——以赵彦春诗歌英译为例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8期94-95,共2页高超 
隐喻词汇的翻译是诗歌翻译的一个重要环节。隐喻翻译准确与否大大影响诗歌内容以及情感的传递。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动态识解理论为框架,以赵彦春英译我国古典诗歌中的隐喻词汇为例,基于动态识解理论对其进行动态性、全面性的隐喻解读,...
关键词:动态识解 汉语古典诗歌 隐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