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军

作品数:9被引量:10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临沂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道统文化政策文化意义词派词风嬗变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船山学刊》《阴山学刊》《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孔氏南宗失爵与原儒精神的复归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54-60,共7页李文静 李明军 
山东省艺术科学项目“山东传统劝善文化的德育价值研究”(21C110130006);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应用研究项目“山东历代名人家训精选译释”(2022-SKZZ-06)。
北宋末年孔氏南迁,定居衢州,建造家庙,不仅具有文化象征意义,而且孔氏族人积极参与文化教育和社会治理,对江南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江南学术文化发展,同时也吸收了江南文化的因子,给传统儒学带来了新的因素,重视社会实践,崇尚礼让...
关键词:南宗文化 让爵叙事 文化教育 原儒精神 
清初顾黄王性情诗学的文化内涵——以儒家风雅诗学复兴为背景被引量:1
《船山学刊》2016年第5期19-28,共10页李明军 朱利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之际儒家诗学体系重构研究"(15BZW077)阶段性成果
清初学者开始有意识地扬弃明代文学思想的浮华、世俗、放纵成分,重新以儒家诗教指导评价文学创作,重构儒家诗学体系,儒家风雅诗学一度复兴。最值得注意的是三大思想家顾、黄、王。顾炎武希望以名教之倡导挽救世风,认为文学之价值在于明...
关键词:儒家诗学 道统 性情 文化内涵 
清朝乾隆时期的文化政策与士人群体的分化
《阴山学刊》2016年第5期45-52,共8页李明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文人化研究"(14BZW065)阶段性研究成果
清代乾隆朝的文化政策承袭康熙朝的文治政策,又有新的变化。乾隆朝文化政策外宽松而实严厉,文字狱案数量最多。《四库全书》的编纂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促成了考据学风的形成。科举制度对士风、文风的影响不可忽视,时文与古文的对立成...
关键词:文化政策 《四库全书》 考据学风 科举制度 士风 
“浓春烟景似残秋”--王士祯神韵诗学的时代文化意蕴被引量:1
《临沂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63-72,共10页李明军 朱利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之际儒家诗学体系重构研究”(15BZW077)
王士祯继钱谦益之后,执诗坛之牛耳,被称为一代正宗。其于顺康时期文化融合转型之际,迅速完成了诗风转变,找到了最适宜的表达方式。王士祯将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归纳为神韵说。在凭借诗名得到康熙帝赏识后,王士祯逐渐淡化诗中让遗民文人...
关键词:神韵说 韵外之致 儒家诗教 时代文化意蕴 人格精神 
灵心、世运与文学——钱谦益的人生际遇与儒家诗学体系之构想被引量:1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27-33,共7页李明军 朱利侠 
钱谦益的文学理论和创作与其人生际遇紧密相关。钱谦益转益多师,在广泛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出奇,对有清一代诗风的确立起了先导作用。其对明代文学的总结批判,其性情、学问、世运参会之诗论,其对后起诗人的扶持,在明清易代之际皆起到了承...
关键词:人生选择 灵心 世运 儒家诗学体系 诗史观 
怀柔文化政策影响下的清初词风嬗变——以朱彝尊、陈维崧为中心被引量:6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21-27,91-92,共7页李明军 
清代前期相对宽容的文化政策取得了成效,汉族知识分子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朱彝尊诗词风格和文学思想之转变为文化政策影响文学的典型案例。朱彝尊博学鸿词试中第后,前期作品中所表现的出入之间的矛盾彷徨不复存在,其学习《乐府补题》...
关键词:文化政策 醇雅 比兴寄托 风雅精神 阳羡词派 
个体生存、道德保全和道统传承——明清之际遗民文人的人生困境和文化选择
《临沂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111-117,共7页李明军 
明朝灭亡后,由于生存困境和思想矛盾,遗民文人的出入选择变得更为艰难。个体生存和道义坚守的矛盾表现为文化选择的困惑,比较典型的是屈大均的逃禅和归儒,归庄、傅山、吴嘉纪等人在生存困境中对不朽信念的坚执。以传统儒家精神为内核的...
关键词:个体生存 道德人格 道统 文化选择 
“习行之学”与“六艺之教”——颜元学术思想的时代文化意义与文学表现
《阴山学刊》2013年第6期35-41,共7页李明军 
清代前期的思想家颜元从批评理学入手,探求儒家经典之原旨,以习行为中心构建了自己的思想体系。颜元强调外在的事功,将经世致用视为成为圣贤的条件,将"六艺"视为原始儒家思想的核心。在六艺之中,颜元又特别强调射和御,主张"文武相济"。...
关键词:习行之学 六艺之教 文武相济 文人英雄 礼乐兵农 
“比兴”和“现量”——王夫之的道统观与比兴诗学的文化意义被引量:1
《阴山学刊》2011年第4期59-65,共7页李明军 
儒家风雅诗学之复兴和变异为清代前中期文学发展的一条清晰线索。儒家诗学复兴从清初开始,而王夫之为重要代表。王夫之以维护道统、延续文统为己任,以儒学传统为依托,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和诗学体系。王夫之严格区分诗与其他文体样式,...
关键词:王夫之 比兴 现量 道统 风雅诗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