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贺

作品数:11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文化日化基因传递朱仙镇木版年画基因研究更多>>
发文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铜仁学院学报》《三峡论坛》《民族论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黔东南苗族刻道的文化基因研究被引量:3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1年第6期73-85,155,共14页王庆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资源体系与基因要素图谱究”(17ZDA166);中南民族大学后期资助项目“图层叠合”清水江苗族刺绣基因传递及其实践逻辑(3212021YJSHG056)。
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基因要素的识别与传递。黔东南苗族刻道文化基因的提取应遵循唯一性、独特性、总体优势、时间性的原则,运用要素解构、类型比较、文化系统验证等方法,识别其外形基因、内涵基因和生存基因,并对相应的基因要素进行传...
关键词:黔东南 苗族 刻道 文化基因 
新媒体时代侗族传统戏剧的传承研究被引量:1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27-31,共5页王庆贺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文化传播视阈下新时代南岭走廊民族交融研究”(19BMZ011)。
侗戏的形成和发展是侗族与汉族等艺术文化交融、共生的结果,从侗戏中可以看到丰富的文化气息和浓郁的融合性特征。在现代化冲击下,侗戏面临传播空间萎缩、传承人减少、剧本缺失的困境。新媒体技术冲破了侗戏传承人培养中的地域分隔,并...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侗族传统戏剧 传承 
黔东南苗族“刻道”的节日化建构及其实践逻辑被引量:4
《民族论坛》2021年第3期78-86,共9页王庆贺 韩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资源体系与基因要素图谱研究”(17ZDA166)阶段成果
遗产化实践中,苗族"刻道"拥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法身份。政府、文化精英等参与群体借助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环对刻道的内容、展示空间、文化生态、价值形象进行了有意识的重构与建构。在此过程中,各参与群体间因文化资本的差...
关键词:苗族“刻道” 节日化建构 实践逻辑 民族文化 
圈层叠合:婚姻圈中的绣娘流动与苗族刺绣基因传递被引量:11
《广西民族研究》2021年第4期116-125,共10页王庆贺 柏贵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资源体系与基因要素图谱研究”(17ZDA166)。
技法和纹样构成刺绣的文化基因,二者的纵向传承和横向传播促成刺绣文化基因的传递。在清水江苗族地区,绣娘作为刺绣的创作主体,其流动通常由婚嫁引发并在特定的通婚圈内进行。附着于创作主体的刺绣技法和纹样伴随绣娘的流动而发生位移,...
关键词:圈层叠合 婚姻圈 绣娘流动 苗族刺绣 基因传递 清水江流域 
三朝会、满月酒——毛南族诞生礼的仪式展演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32-36,共5页王庆贺 
近年来,诞生礼等仪式活动成为人类学、民族学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广西环江毛南族诞生礼中的“三朝会”“满月酒”等仪式活动是人生礼中的重要阶段,具有明显的过渡意义。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就毛南族民众的生育观念、求花仪式和孕...
关键词:环江毛南族 诞生礼 三朝会 满月酒 过渡仪式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文化基因研究被引量:10
《铜仁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56-67,85,共13页王庆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资源体系与基因要素图谱研究”(17ZDA166)。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匠人们建立了娴熟的制作工序,并塑造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受门神信仰、年俗和中原文化影响,匠人们创作出门神画、神像家堂画和戏剧故事画等独具地方性特征的年画类型。历史的积淀使技艺和图案凝结成为...
关键词:朱仙镇木版年画 文化基因 基因传递 
鄠邑区东保安滩村历史移民与文化变迁研究
《三峡论坛》2019年第6期56-62,共7页王潇 王庆贺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人口迁移与文化变迁——基于西安市鄠邑区东保安滩村的调查”(2018mycxjj019)
人口流动难免引发不同文化间的碰撞,甚至会出现文化涵化、同化、融合的现象。迁入群体由于所处的边缘地位而不断适应当地文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当地人"。然而,由于东保安滩村村民迁入时间较短,加之其浓厚的宗族观念,集聚的居住形式,使...
关键词:东保安滩村 历史移民 文化变迁 
黔东南苗族“刻道”的构成要素及文化内涵探析被引量:1
《民族艺林》2019年第3期22-31,共10页王庆贺 
2019年度中南民族大学田野调查招标课题“后申遗时代苗族刻道的节日化建构及其实践理性”(项目编号:TYDC1946)阶段性成果
刻道在苗族民众生活中长期扮演着重要角色。刻道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集大成者,由刻符(歌棒)、'刻道歌'、酒堂、长桌宴、枫木崇拜等多种要素构成。这些文化要素赋予刻道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苗族民众'歌以酒存、酒因歌醇'的民俗风尚,验证了...
关键词:黔东南苗族 刻道 构成要素 文化内涵 
秭归端午习俗变迁研究
《民族艺林》2019年第2期33-42,共10页王潇 王庆贺 
端午习俗是中国传统节俗文化的典型代表,秭归则是端午习俗传承的核心地之一。在传统的端午节俗中,民众对于端午的认同通过个体行为和公众仪式的展演而得到强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端午记忆。近年来,随着端午习俗申遗的成功,政府对端午活...
关键词:国家权力 端午习俗 文化变迁 秭归端午文化节 
经济理性视角下传统工艺的传承研究——基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调查被引量:4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7年第1期147-151,共5页王庆贺 
朱仙镇木版年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一度成为该地区的支柱产业,如今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存在传承人文化素养较低、在申报和宣传中有造假现象、各传承人之间恶性竞争、传承质量总体处于下降态势等问题。应加强传承人的文化教育,灵活把控...
关键词:朱仙镇 木版年画 传统工艺 经济理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