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作品数:19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更多>>
发文主题:传统文化化学平衡社会价值宣扬生物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做一名有兴趣的教师
《中学生物教学》2024年第32期1-1,共1页王杰宇 王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学生学的兴趣与教师教的兴趣密切关联。一个对教育教学无多大兴趣的教师,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好奇与兴趣。那么,如何做一名有兴趣的教师呢?
关键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的兴趣 教的兴趣 好奇 一名 
爱国主义教育:基于单元首页图文的解读——以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为例
《中学生物教学》2024年第25期34-36,共3页王英 
教科书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的载体。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单元首页图文蕴含如下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弘扬“三牛”精神,培植“我的祖国”认知情感,渗透绿色发展思想,激发学生树立为实现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生物学教科书 单元首页 教学实践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中学生物教学》2023年第25期1-1,共1页王英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工作,但教师工作的内在规定不是教书育人所能概括的。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不但指明了教书的内容和目的,而且让育人工作变得神圣而崇高。人生天地间,自然要懂得天地人事,否则可能寸步难行。天地人事是自然之道,亦是...
关键词:空洞说教 教书育人 知识教学 育人工作 生而知之 生活阅历 自然之道 生命自觉 
用爱“包装”评语
《中学生物教学》2023年第19期1-1,共1页王英 
“第一眼见到你,老师就被你那双黑珍珠似的大眼睛吸引住了,你的眼睛里充满渴望、热情和聪慧。上课时,你发言积极、见解独到,你那清脆的声音,就像一阵春风吹来一缕花香,瞬间弥漫整个教室,老师和同学情不自禁为你鼓掌。如果你能在作业和...
关键词:黑珍珠 第一眼 老师 作业和考试 用爱 见解独到 眼睛 
种子要发芽,孩子要长大被引量:1
《中学生物教学》2023年第7期1-1,共1页王英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情系人民温饱,心系国家粮仓,多次就粮食安全做出重要指示。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重要论断。2017年10月,在...
关键词:粮食安全 党的十九大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开篇德育课:单元首页图文的运用--以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为例
《生物学教学》2022年第10期7-9,共3页王英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和统帅,教科书是德育的关键依据和重点读本。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包含两个单元,其单元首页图文蕴含教育学生爱戴母亲、孝敬长辈、爱党爱祖国、立志做健康中国的实践者和建设者等德育功能。开篇德育课,能让单元...
关键词:德育教学 生物学教材 单元首页图文 教学实践 
母爱的生物学表达——基于“人的生殖”教材文本的解读
《中学生物学》2022年第8期81-82,共2页王英 
基于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人的生殖”教材文本的解读,将生物学概念知识与母爱融合,用母爱充盈生物学课堂,让“人的生殖”教材文本焕发母爱的光辉。
关键词:母爱精神 人的生殖 文本解读 人口老龄化 
中学生物学之以文化人教学实践探索被引量:1
《中学生物教学》2022年第4期17-20,共4页王英 
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凸显文化育人功能,反映在教学层面即以文化人.中学生物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育人基因,将这些基因探查出来并使其完美表达,就是以文化人的教学实践.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课文、诗文和...
关键词:中学生物学 文化育人 以文化人 教学实践 
“民以食为天”思想悟真与中学生物学教学宣扬
《生物学教学》2022年第2期90-91,共2页王英 
基于传统文化视角,对“民以食为天”基本思想作升华悟真思考,提出并回答了“食”多少、“食”什么和怎么“食”等问题,丰富了“民以食为天”思想内涵。并例析生物学教学中宣扬“民以食为天”思想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民以食为天” 思想悟真 教学宣扬 生物学教学 
浅谈“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德育教学
《中学生物学》2022年第2期82-83,共2页王英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探究活动蕴含科学价值和社会责任、崇尚劳动和勤俭节约、科学求真和美德求善以及培养文化自信等德育内容,对其中的德育内容进行了教学例析。
关键词: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德育教学 生物学教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