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华夷之辨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简论雍正皇帝的华夷思想
《决策与信息》2015年第21期74-75,共2页裴宇辰 
随着华夏族的形成,“夷”族也随而形成,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华夷思想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华夷思想在先秦时便已形成,自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以来,汉族统治者便一直坚持华夷别。1644年,...
关键词:雍正皇帝 华夷思想 华夷 
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被引量:2
《中国文化研究》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李大龙 
在近代西方“民族”观念传入前,中华大地上的人群划分与凝聚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物质文化、政权和部落、政治认同和降服先后,是四种基本的划分方式,但在其上还有“天下一体”“华夷一体”更高层次的人群共同体意识,主导着中华大地上...
关键词:人群划分标准 华夷 “天下一家” 中华民族 
传统民族观念在近代的流变被引量:1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14-19,共6页陶绪 
关键词:夷夏 民族观念 华夏文化 民族思想 郭嵩 王韬 郑观应 《海国图志》 白夷 华夷 
《谕中原檄》的文体意识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3期94-97,共4页陈墉 任竞泽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古代文体观念文献整理与研究”(18ZDA236)。
《谕中原檄》是明代一篇重要的檄文作品,其中体现的文体意识仍可在《文心雕龙·檄移》篇中找到依据。其“恭行天罚”的写作立场、“叙彼苛虐”的表述方式、“谲诡以驰旨,炜晔以腾说”的运词手法及晓谕臣民的传统与以往的檄文创作是一脉...
关键词:《谕中原檄》 檄文 恭行天罚 叙彼苛虐 华夷 
清朝西南治边突出“华夷一家”
《文史博览》2023年第1期47-47,共1页朱汉民 郎玉屏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用“华夷一家”的大一统政治思想取代传统“华夷”“以夷制夷”的治边思想,在西南边疆大力施行国家儒学教化,培养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同,强化了国家正统性观念。
关键词:华夷一家 治边思想 少数民族政权 以夷制夷 华夷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 主流政治文化 正统性 
从朝贡外交到融入国际社会——试论晚清外交近代化
《才智》2016年第1期208-209,共2页张鹏 
国家出现,国家间的外交活动也随应运而生。尤其到了新航路开辟后的近代世界,外交活动更成为各国统治者非常重视的议题。鸦片战后清王朝门户洞开,处在近代化大变局下的晚清政府也在逐渐调整自身的外交政策,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走出华夷...
关键词:朝贡外交 华夷 近代化外交 洋务运动 清末新政 
从胡宏到船山 看湘学经世特点的形成与转型被引量:4
《船山学刊》1997年第2期55-61,共7页王立新 
关键词:湖湘文化 船山思想 胡宏 经世致用 华夷 民族主义 湖湘学派 谭嗣同 思想启蒙 湖湘人才 
“混沌死”与中国中心主义天下观解构被引量:6
《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108-116,共9页陈赟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庄子·应帝王》的结尾是混沌死的寓言,这个寓言的背景视域是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混沌死暗喻礼(报)对德的谋杀,而一旦不以德维系,而以德戕害为后果,礼自身也就式微崩坏了。这是庄子版本的"礼坏乐崩",它暗示,随着帝、王时代及...
关键词:应帝王 中国中心主义天下观 华夷 
朝鲜使臣对清代“三山五园”的记述——以畅春园、圆明园为中心
《学问》2016年第5期64-69,共6页王帆 张雨 王佳鑫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项目(SM201511417004)
"三山五园"作为明清时期北京城西郊的著名苑囿,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文化内涵。清承明制,在入主中原后继续与朝鲜保持宗藩关系和"使行外交"政策,"三山五园"也因此进入朝鲜使者的视野。朝鲜使臣对畅春园和圆明园情有独钟,对两园游历颇多,并...
关键词:三山五园 朝鲜使臣 华夷 中朝关系 
李商隐的民族观与元代清代少数民族诗人的义山接受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5-12,共8页米彦青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6ZDA176)
唐王朝与周边民族战事不断,关心国政的唐代诗人大都写有民族问题、疆域问题或社会民俗变化的诗作。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唐王朝王权削弱、胡汉对立的动荡局势中,持攘夷尊王的民族观。元诗清诗创作受唐诗影响极大,李商隐作为有着独特诗...
关键词:李商隐 民族观 华夷 蒙古族 诗歌接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