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油茶蒲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油茶提取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测定被引量:5
《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第11期451-453,共3页罗晓伟 沈建福 肖仁显 陈中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056)
目的:建立准确测定油茶提取物中总皂素、总酚、总黄酮的方法。测定醇提物及其三个分级相中三者的含量。方法:采用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法测定总皂素,Folin-Ciocalteau法测定总酚,硝酸铝法、氯化铝法、紫外直接测定法测定总黄酮。结果...
关键词:油茶 皂素 多酚 黄酮 
油茶中总三萜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3
《中国油脂》2017年第11期121-123,共3页孙千鸿 
油茶为原料,利用甲醇作为浸提剂,研究了总三萜的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甲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对总三萜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了总三萜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总三萜提取的...
关键词:油茶 总三萜 浸提 正交试验 
油茶纯化多糖的制备与组分、结构分析被引量:1
《中国油脂》2023年第4期119-123,139,共6页舒斌斌 吴苏喜 谢妍祎 袁成华 冯宗义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茶油高效精细化压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2020ZYQ040)。
为高值化开发利用油茶资源,以油茶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工艺提取粗多糖,采用钠型732阳离子吸附树脂进行纯化并制备油茶纯化多糖。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扫描鉴定洗脱液组分多糖的纯度,利用离子色谱分析油茶纯化多糖的单糖组成,利用...
关键词:油茶 多糖 单糖组成 结构 纯化 
油茶提取物抑制前列腺增生活性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3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7年第4期553-558,共6页周琛媛 董柳青 赵波 吴晓琴 张英 沈建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270722)
为了探究油茶提取物中对前列腺增生具有抑制作用的天然活性化合物,本研究采用高效制备液相(preparative HPLC)从油茶聚酰胺组分中分离得到抑制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活性化合物。运用质谱(Mass Spectromet...
关键词:油茶 聚酰胺组分 制备液相 结构鉴定 人前列腺增生细胞 
油茶黄酮的制备及组分鉴定被引量:1
《中国油脂》2024年第7期130-135,共6页吴苏喜 李扬 韩小苗 董熠辉 李万元 彭邵锋 
湖南神农国油油茶产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
为促进油茶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油茶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醇提法制备油茶粗黄酮,并采用AB-8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另外,对纯化的油茶黄酮的结构进行了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利用UPLC-Q-TOF-MS对其组分...
关键词:油茶 黄酮类化合物 多酚类化合物 组分鉴定 超声辅助醇提 
聚酰胺色谱法分离油茶提取物中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部位被引量:2
《食品科学》2014年第13期20-25,共6页郑茜茜 夏博能 沈骏 吴晓琴 沈建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270722)
采用聚酰胺色谱法研究油茶提取物(oiltea camellia extracts,OCE)中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部位的分离方法。以体积比为3∶2∶2∶1的正丁醇-甲醇-水-冰醋酸为展开剂,0.5 g/100 mL FeCl3乙醇溶液为显色剂,采用聚酰胺色谱法将OCE清晰地分...
关键词:聚酰胺 色谱法 油茶 5Α-还原酶 活性部位 
油茶中脂肪酸合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研究被引量:2
《核农学报》2017年第2期307-313,共7页陈秋平 李春松 沈建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722);浙江省"生物工程"重中之重学科自设课题(ZS2015004)
为了高效分离油茶中的脂肪酸合酶(FAS)抑制剂,以乙醇-水为洗脱液,采用大孔树脂D101对油茶提取物进行梯度洗脱,并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对其中的40%乙醇洗脱馏分(40F)进行分离。结果表明,D101大孔树脂洗脱馏分中40F的多酚含量最高,...
关键词:油茶 高速逆流色谱 大孔树脂 脂肪酸合酶抑制剂 
油茶主要提取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9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1期55-59,共5页姜泽放 林敏 李雪 白新鹏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ZDYF2016093)
油茶果是油茶的果实,由油茶(也称油茶果壳、油茶果皮等)和油茶籽(也称茶籽心)构成.油茶油茶的重要加工副产物,质量约是油茶籽的1.5倍左右,富含多糖、多酚、茶皂素等.文章对油茶的主要提取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油茶 提取物 生物活性 
体外模拟消化体系中油茶多酚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被引量:7
《中国粮油学报》2021年第9期118-123,共6页林心健 杨震峰 戚向阳 陈秋平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Q18C200001);浙江万里学院科研发展基金(2019)。
为了研究油茶提取物在消化过程中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本研究以油茶为原料,研究模拟人体体外消化过程中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模拟体外消化的前后油茶提取物总酚含量稍有下降,而HPLC分析中多数酚类物质出现增...
关键词:油茶 体外消化 多酚 抗氧化能力 
油茶生料栽培灰树花技术被引量:1
《食用菌》2011年第3期56-56,共1页黄卫华 吴福旺 占红艳 
灰树花又名粟蘑、莲花菌、贝叶多孔菌、千佛菌等,日本称"舞茸"。隶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灰树花属,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食用菌。灰树花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绿色食品,不但味道独特,而且营养丰富,其子实体、菌丝体的提取物...
关键词:油茶 灰树花 栽培技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