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921-1949)

作品数:15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何旭艳范军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温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军事史林》《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新闻与传播研究》《上海党史与党建》更多>>
相关主题: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向导》周报革命话语政治话语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新民”到“无产阶级新人”: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的演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1-6,共6页孙延青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党内教育的发生、演进与机理研究(1921—1949)”(21YJC710084)。
近代以降,面对中国积贫积弱之局,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国民性改造运动。毛泽东早年曾在严复、梁启超“新民”思想影响之下,自发地进行“新民”探索。直至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通过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关键词:国民性改造 新民说 无产阶级新人 
实践感与实践智慧——《党史书谈:阅读与写作的技艺》评介
《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年第6期104-109,共6页袁超乘 
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党内教育的发生、演进与机理研究(1921—1949)》(项目编号:21YJC710084)的阶段性成果。
如何研究?怎样训练?这可能是有志于党史研究的新学或后进最想了解的问题。至于答案,除了自我探索,恐怕还得从有关党史研究的方法论著作或前辈学人的治学经验中获得。但实际情况是,通常的方法论类作品更多生产启发性的实践观念,其在逻辑...
关键词:自我探索 治学经验 力所不逮 实践感 实践观念 实践智慧 学科化 方法论 
“道德的竞赛”:抗战时期中共在港建立对外宣传网的行动逻辑被引量:6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年第11期90-111,128,共23页沈荟 刘巧荣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在华美国报人与中国共产党交往关系的建构与维系研究(1921-1949)”(项目编号:20YJA860010)阶段性研究成果。
1938年10月至1941年12月,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捩点。中共与其所团结的精英报人、外国新闻记者及商人群体,各以所能,互相补益,在香港成功建立起对外宣传据点,形成了对南洋和西方华侨、进步人士的有效沟通,实现了争取...
关键词:人际互动 文化置位 宣传网 社会团结 
提升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力的时代境遇与实践理路被引量:3
《学术界》2021年第9期145-153,共9页徐立波 张志丹 
教育部202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考察与基本经验研究(1921-1949)”(20YJC710070)的阶段性成果。
提升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力,是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在新时代提升党的文化领导力过程中,仍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影响、市场资本逻辑的消解、党自身整体建设能力的提升等现实困境。提升中国...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文化领导力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主流话语引领社会变革探析被引量: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1年第8期63-70,108,共9页徐立波 
教育部202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考察与基本经验研究(1921—1949)”[20YJC710070]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建构话语体系、树立话语权威、掌握话语主动权的过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创新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谱系。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对中...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话语 变革 
经典的知识再生产:西方对斯诺“红色中国”书写的认知及其知识系谱被引量:4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年第8期5-21,126,共18页蔡丰喆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在华美国报人与中国共产党交往关系的建构与维系研究(1921-1949)”(项目编号:20YJA860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斯诺"红色中国"书写是搭建中西方沟通桥梁的经典文本,其在西方流传的过程中,因应时局变迁而获致不同的评价。考察西方对斯诺"红色中国"书写进行知识再生产的整体脉络,还原其在曲折中逐步被标志为经典作品的全过程,并梳理其在当代情境中...
关键词:斯诺 “红色中国” 知识系谱 跨文化传播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核心革命话语的建构及当代启示被引量:10
《江苏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222-230,244,共10页徐立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考察与基本经验研究(1921—1949)”(20YJC710070);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课题“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与马克思主义在上海的传播”(2019ZJD022)阶段性成果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是中国社会政治话语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党的核心革命话语建构是应中国社会现实需求而生,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展开多层次的理解与诠释。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围绕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手段、目标、前途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革命话语 政治话语 
《向导》周报对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贡献被引量:2
《上海党史与党建》2020年第4期27-33,共7页徐立波 杨丽宁 
2019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党的诞生地史料挖掘与建党精神研究”专项课题“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与马克思主义在上海的传播”(2019ZJD022);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考察与基本经验研究(1921—1949)”的阶段性成果。
《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机关刊物,对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以战争与革命为时代主题的迫切要求和以马林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倡导创办的《向导》周报,为实现国共合作提供了现实和可能条件。《向导...
关键词:《向导》 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党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问题的认识与探索——以《向导》周报为视角
《军事史林》2020年第4期21-31,共11页徐立波 
2019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党的诞生地史料挖掘与建党精神研究”专项课题“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与马克思主义在上海的传播”(2019ZJD022);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基金“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考察与基本经验研究(1921-1949)”的阶段性成果。
《向导》(1922年9月—1927年7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机关报,诞生于1922年8月召开的杭州西湖会议。《向导》历时5年,是研究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重要刊物。尤其是武装斗争问题,这一时期,党对该问题进行...
关键词:建党初期 革命进程 《向导》 武装斗争 认识和探索 杭州西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南昌起义 
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四重逻辑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2期59-64,共6页李会杰 李明磊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课题“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与马克思主义在上海的传播”(立项编号:2019ZJD022);教育部202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考察与基本经验研究(1921-1949)”(立项编号:20YJC710070)的阶段性成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提出有其严密的逻辑体系。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奠定了该制度的理论基础;从历史逻辑来看,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延续,是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的成功经验,是党加强制度...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制度 逻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