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880115)

作品数:6被引量:9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汪丞李炯程斯辉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新课程研究(下旬)》《教育科学研究》《教学与管理(理论版)》《中小学校长》更多>>
相关主题:中小学校长学校流教师流动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中小学校长定期轮岗交流利弊之辩被引量:8
《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第7期27-30,共4页汪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度青年基金项目"教师流动与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0YJC880115)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为促进教育均衡,推进区域教育发展,我国各地在推行教师定期流动制的基础上,逐步推行校长定期轮岗交流制。但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对中小学校长定期轮岗交流持赞成与反对意见者各执一词。鉴于此,有必要澄清认识上的误...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 定期轮岗 教育均衡 
关于中小学教师隐性流动的“是”与“非”的思考
《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第5期52-57,共6页汪丞 程斯辉 
教育部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基金项目"教师流动与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策略研究"(10YJC880115)的阶段性成果
教师流动,一般可分为显性流动和隐性流动。教师从一所学校流动到另一所学校或从事其他行业,称为教师显性流动。教师虽然没有离开本职工作岗位,但"身在曹营心在汉",消极地在学校工作,工作之余或假期在校外从事有偿家教或在培训机构兼职...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是”与“非” 学校流 教师流动 工作岗位 学校工作 培训机构 有偿家教 
规范中小学教师隐性流动的对策思考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年第1期55-57,共3页汪丞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教师流动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何谓中小学教师隐胜流动?隐性流动是与教师从一所学校流动到另一所学校或行业的显性流动而言的,是指公办学校的教师在自己的业余时间或假期搞有偿家教或在外兼职,虽未离开本职岗位,但将主要精力放在校外“第二职业”,在本职工作上...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学校流 有偿家教 业余时间 公办学校 本职岗位 第二职业 本职工作 
联校办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探索——以潜江为例被引量:1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年第12期6-8,共3页李炯 汪丞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教师流动与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策略研究>(项目批号:10YJC8801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当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并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校际教育均衡发展。然而在县域内校际资源均衡配...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 办学 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改革 均衡配置 学校设施 教师交流 
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H省为例
《中小学校长》2012年第11期56-59,共4页汪丞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教师流动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YJC880115,项目负责人:汪丞)
了解校长队伍建设的现状,厘清校长队伍建设的问题,是创新校长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发展的基础工程。但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教育统计中缺少校长条目,使校长基本信息统计一直处于缺失状态。为了推进中小学校长队伍建...
关键词:校长队伍建设 中小学 基础工程 专业发展 教育统计 信息统计 
困境与突破——关于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理性思考
《新课程研究(下旬)》2012年第6期26-27,共2页汪丞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教师流动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0YJC880115)的阶段性成果
现阶段,教师流动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因此必须正视教师的流动,适应新的形势。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作者认为可以建立教育系统内外流动机制和系统内教师定期轮换流动机制来规范教师的流动。
关键词:教师流动 系统内外流动 定期轮换流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