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ZH243)

作品数:19被引量:8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维武萧洪恩谢中和易燕明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学习与探索》《学术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中国哲学毛泽东孙中山哲学转型文化保守主义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与传统更新--关于19-20世纪中国哲学史观的思考被引量:4
《哲学研究》2012年第4期55-64,共10页李维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9-20世纪中国哲学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编号05JJDZH24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儒学形态与功能的近百年变化与未来展望”(编号09&ZD069)的阶段性成果
对于鸦片战争以来的19—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者们往往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种看法之不同,并不在于是否承认19—20世纪中国哲学与以往数千年中国哲学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不在于是否承认这一变化的根源来自中国从鸦片战争起被卷入...
关键词:中国哲学 20世纪 哲学传统 哲学史观 现代转型 更新 鸦片战争 西方文化 
1903—1906年:中国革命观念的古今之变——以邹容、秦力山、孙中山、朱执信四篇著述为中心被引量:2
《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104-113,共10页李维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儒学形态与功能的近百年变化与未来展望"(09&ZD06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9-20世纪中国哲学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05JJDZH243)
辛亥革命的发生及其所建立的共和国制度,是与中国现代革命观念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的形成相联系的。1903—1906年,是中国现代革命观念形成最为关键的四年,先后出现了四篇由革命派思想家撰写的阐发革命观念的代表性著述,构成了中国革命观...
关键词:辛亥革命 汤武革命 民族革命 国民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邹容 秦力山 孙中山 朱执信 
从唯物辩证法论战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对艾思奇《大众哲学》的解读被引量: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6期20-30,共11页李维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ZH243)
艾思奇《大众哲学》的思想内涵及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除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视域来解读外,还需要从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来解读。20世纪30年代的唯物辩证法论战,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问题;艾思奇对论战的参与和对这一...
关键词:艾思奇 《大众哲学》 唯物辩证法论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中国现代革命观念的形成被引量:5
《学术界》2011年第7期5-29,247-254,共25页李维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儒学形态与功能的近百年变化与未来展望"(09&ZD06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9-20世纪中国哲学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05JJDZH243)的阶段性成果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中国人的革命观念实现了由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从而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王朝的覆灭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中国现代革命观念形成中,既承继了中国古代革命观念的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内容,又引入了西方近代革命观念、...
关键词: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汤武革命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国民革命 社会革命 邹容 孙中山 陈天华 朱执信 
关于“哲学无定论”问题的探讨与陈修斋先生的阐释被引量: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45-61,共17页李维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儒学形态与功能的近百年变化与未来展望”(09&ZD06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9-20世纪中国哲学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05JJDZH243)
"哲学无定论"是20世纪中国哲学家明确提出并反复探讨的一个重要哲学问题,其实质是立足于现代哲学对哲学本性所做的一种探讨。这个问题在20世纪中国哲学中被鲜明地提出并得到热烈地讨论,是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大思潮环绕哲学与科学关系...
关键词:“哲学无定论”问题 严复 王国维 张君劢 丁文江 熊十力 贺麟 陈修斋 
五四运动与民主观念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变化被引量:4
《学术探索》2011年第4期77-88,共12页李维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ZH243)
1915—1924年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观念与科学观念相伴随,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口号与价值认同。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对新文化运动发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影响,促使中国人重新思考追求民主、实现民主的道路,进而促使中国人对民主观念的...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民主观念 陈独秀 孙中山 胡适 梁漱溟 
张岱年论“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及其启示被引量:4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96-103,共8页李维武 
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9-20世纪中国哲学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05JJDZH243)
20世纪30年代中期,张岱年明确提出并探讨了"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问题,认为创造新的中国哲学需要集中解决四个问题:(一)"中国现在所需要的哲学必须是综合的";(二)"中国现在所需要的哲学乃是一种有力量的哲学";(三)"一个新哲学必更有其...
关键词:张岱年 《论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 现代形态中国哲学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如何继承?被引量:8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6期63-67,共5页李维武 
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9-20世纪中国哲学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5JJDZH243
毛泽东所讲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不仅是指由孔子所代表的中国思想文化的古代传统,而且包括由孙中山所代表的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传统。这两种传统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很重要,但意义并不相同。中国马克思主义只有在中国思想文化的现...
关键词: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孔子 孙中山 
现代大学哲学系的出现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哲学的开展
《学术月刊》2009年第11期38-48,共11页李维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9-20世纪中国哲学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编号:05JJDZH24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与传统更新,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现代大学哲学系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出现,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现代大学哲学系的教育实践,不仅使"哲学"概念在20世纪中国扎下根来,而且建立了现代哲学教育制度,加强了哲学...
关键词:现代大学 哲学系 20世纪中国哲学 
近50年来现代新儒学开展的“一本”与“万殊”被引量:3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91-100,140,共11页李维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ZH243)
1958年发表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对现代新儒学的开展发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宣言》所阐发的文化保守主义的价值取向,为现代新儒学作为一大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基本立足点;另一方面,《宣言》的一些观点所...
关键词:《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唐君毅 牟宗三 徐复观 张君劢 钱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