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720012)

作品数:16被引量:1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梁剑鲍永玲俞喆吴晓番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东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海社会科学》《哲学分析》《地方文化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儒家思想合流张东荪缘起形神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名言与社会政治秩序:传统与现代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58-62,189,共5页刘梁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与中国思想的特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语言哲学向度"(11JJD720012)
"朝三暮四"的故事表明,同样的事实,在不同的言说框架下具有不同的言说效果。以言取效见证了语言的行事力量。语言与实在相互编织、彼此渗透,语言可以作用于实在。这一点在政治文化活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孔子正名说肯定了语言对于政治...
关键词:名言 社会政治秩序 以言取效 正名 意识形态 
“To Be”、“是”与中西思想的不同特质
《青海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55-62,共8页刘梁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与中国思想的特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语言哲学向度”(11JJD720012)
西方本体论依赖印欧语言中动词"to be"的独特品格。葛瑞汉关于系词的讨论以及卡尔纳普对形而上学的批评基于以下观察:古希腊语中"einai"兼有存在与系动词(或者说,述谓)二种功能且存在是主要用法。而且,"兼有"从消极的意义上讲实际上是"...
关键词:to BE  本体论 张东荪 卡恩 葛瑞汉 
理的超越化及其克服——中国古代思想的一个面向
《地方文化研究》2014年第4期1-9,共9页刘梁剑 郁梦恬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思想与文化研究所重大项目"汉语与中国思想的特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语言哲学向度"(项目编号:11JJD720012)研究成果之一
"理"是贯穿中国古代思想脉络的极其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先秦、两汉表现为治理、秩序义,但关联着具体的人与事的"理"在佛学的影响之下开始发展出超越性的面相,最终形成了宋明理学中作为形上实体的"理"。与理的超越化相伴随的,则是戴震等...
关键词: 超越化 支道林 戴震 王国维 
命题、名词串与两种不同的真理观——洪堡特、张东荪、陈汉生等人对中西语法和思想之关联的一个观察
《思想与文化》2014年第1期53-67,共1页刘梁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720012);上海哲社基金青年项目(009EZX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ZD064)
洪堡特认为主谓的区分隐含了一种拟人化:主语被想象为主体,谓语则作为其属性从外部附加于主语。语法上的"主语"和思想上的"实体"密切相关。张东荪认为,中西语言主谓分明与否的差异,在哲学上表现为纵贯思维的实体论或本质论与横通思维的...
关键词:命题 名词串 真理观 语法与思想 
“世界”概念与佛玄合流被引量:1
《人文杂志》2013年第11期1-5,共5页鲍永玲 
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项目编号:2011EZX0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号:2012M52083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与中国思想的特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语言哲学向度"(项目号:11JJD720012)阶段性成果
"世界"是一个具有深厚佛教渊源的概念。它在古汉语概念史上的缘起、滥觞和流变,反映着古代中国人是如何借助古印度佛教文化的冲击而更加深入地认识自我和宇宙的。中古汉译佛典里浩如烟海的"世界"概念及其词簇,其梵语、巴利语来源及其不...
关键词:loka 世界 鸠摩罗什 僧肇 般剌蜜帝 
“世界”概念的诠释——兼论早期佛玄合流之情势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438-443,共6页鲍永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1JJD720012)
"世界"是一个颇有佛教渊源的词语,它从构词结构上脱胎于先秦时空相融的"宇宙"概念,从内涵上则是古印度佛教冲击、融合中土文化的产物。作为形上学的基本概念,"世界"在汉语概念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它在汉译佛典里的缘起、滥觞和流变,反映...
关键词:世界 loka 大千世界 佛玄合流 
“形神”不定:魏晋南北朝思想的一个面向被引量: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33-139,共7页刘梁剑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重大项目"汉语与中国思想的特质"(11JJD720012)
"形神"不定("神"不定,形神关系不定)构成了魏晋南北朝思想的一个重要面向。魏晋时期,神灭论者认为神是精气,形神之间是地位相等的两种实体间的合同共处关系;神不灭论者如慧远以神为灵魂,认为它是轮回业报之主体。南北朝时代,神不灭论者...
关键词:形神 神灭论 神不灭论 业报 体用 
康有为《大同书》与世界政治秩序原理:哲学新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52-58,152,共7页刘梁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720012);上海市哲社基金青年项目(009EZX00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ZD064)的阶段性成果
康有为的《大同书》在"列国竞争之世"仍有豪情与逸致规划世界秩序。康有为设想了"无邦国"的大同世界,以及从民族国家到世界国家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康德"永久和平论"所提出的自由国家联盟大致相当于康有为所设想的初级阶段,即"据乱世"...
关键词:世界秩序 世界国家 康有为 全球地方性 
天下—世界——从概念变迁看近代东亚世界图景之变更被引量:2
《哲学分析》2012年第4期76-88,198,共13页鲍永玲 
2011年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项目编号:2011EZX0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年度重大项目《汉语与中国思想的特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语言哲学向度》(项目编号:11JJD720012)中期成果
东亚传统"天下"观的视角实质乃是俯视,展现为"天圆地方"、"天地平行"的世界图景并内蕴天、地、人三才以及人应抚育万物的核心价值观。在汉传佛教里,"世界"却代表一种大圆立体、时空融合的多元多重的形上宇宙结构,其世界图景乃是作为莲...
关键词:世界 普天之下 世界图景 
戴震批判理学及其语言哲学之成立
《思想与文化》2012年第1期111-128,共18页刘梁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与文化研究所重大项目“汉语与中国思想的特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语言哲学向度”[编号:11JJD720012];上海哲社基金青年项目[009EZX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ZD064]
一、道与言:道的关切和语言之维的突显戴震(1724—1777),字东原,清代乾嘉朴学重镇之一,博通经史、文字音韵、天文历算等。戴震治学严谨,孜孜于探求"十分之见":"所谓十分之见,必征之古而靡不条贯,合诸道而不留余议,巨细毕究,本末兼察。"...
关键词:语言哲学 形而下者谓之器 理义 一阴一阳之谓道 语言研究 六书论 天地之心 义理之学 十分之见 形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