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6WX25)

作品数:17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詹艾斌陈海艳许蔚程英陈锐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西社会科学》《学术研究》《重庆社会科学》《云南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文学主体论主体性个体主体性价值诉求现代性价值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前现代性、现代性与文学现代性——杨春时文学美学思想发展关键词研究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年第1期112-112,87,共2页程英 詹艾斌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代性价值的诉求:从主体性文论到主体间性文论”(06WX25).
新时期以来,杨春时文学与美学思想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复杂性。其中,前现代性、现代性与文学现代性是其思想发展进程中的第二组关键词。这三个概念显然是以“现代性”为中心的。正是现代性问题意识的出现和深化,引导着他在新世纪之初致...
关键词:前现代性 现代性 文学现代性 文学美学恩想发展 关键词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机制探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年第1期86-87,共2页陈锐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代性价值的诉求:从主体性文论到主体间性文论”(06WX25).
在汉语传统语法中,副词常常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当前,“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言现象越来越多,并逐步被人们在潜意识接受。本文在对“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结构历史回顾的基础上,从程度副词和名词的语义认知出...
关键词:“程度副词+名词” 语义认知 原型范畴 隐喻 转喻 
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的文学本质问题被引量:1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157-160,共4页詹艾斌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编号:06WX25)
对文学本质问题的考察是提出新的文论思想的关键。从主体间性理论出发,杨春时作了有别于主体性哲学视角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差异性理解,强调文学的超越性。但与主体性文论一样,主体间性文学理论也只是揭示了文学本质的一个方面。文学是...
关键词:主体间性理论 文学本质 文学的多本质性 
文论形态和现象的形成研究与方法问题
《人文杂志》2010年第4期116-121,共6页詹艾斌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06WX25)
方法问题对于探讨相关文学理论形态与现象的形成显然是重要的。就文学主体性理论的形成而言,学界以往的研究存在揭示其"内在理路"和着眼于社会历史分析这两种基本路向。其实,从特定角度来看,主体性文论现象的形成还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知...
关键词:文论形态和现象的形成研究 方法 内在理路 社会历史分析 知识社会学方法 
主体性:后现代语境中的批判与理论重建被引量:7
《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73-77,共5页詹艾斌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现代性价值的诉求:从主体性文论到主体间性文论"(项目号:06WX25)的阶段性成果
在当前的中国,深化主体性问题研究意义深远。近代确立起来的主体性原则遭受到西方多样的后现代理论的共同批判。然而,后现代主义者内部也出现了主体性的理论重建倾向;这固然存在局限,但因其讨论问题的现实针对性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开拓...
关键词:主体性 后现代语境 主体性批判 理论重建 
主体性文论现象形成的知识社会学研究被引量:1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141-145,共5页陈海艳 詹艾斌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现代性价值的诉求:从主体性文论到主体间性文论"(项目批准号:06WX25)
研究文论形态及现象的形成,方法显然是重要的。文学主体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提出之后不久就赫然成了一种令人瞩目的理论现象。从特定角度看,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社会学事件。相较于"内在理路"和社会历史研究法,运用知识社会学方...
关键词:文学主体论 文学主体性理论现象的形成 方法 知识社会学研究 
文论建构价值诉求理论视角的缺乏——反思主体间性文论的一个重要维度
《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3期175-179,共5页詹艾斌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现代性价值的诉求:从主体性文论到主体间性文论"(06WX25)
"现代性"主要涉及到"现代"这个历史时期的主导性价值观念。主体间性文学理论的建构缺乏一种价值诉求的理论视角。从根本上说,这也直接造成其倡导者对文学主体论性质判断的失误,更不用说能够明确地洞察到事实上的主体间性文论的价值诉求...
关键词:主体间性文论 文学理论建构 价值诉求 现代性价值 
主体伸张理路之下的文论建构转向
《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34-37,共4页詹艾斌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06WX25)
主体间性文论提出的前提性思考在于主体性理论的缺陷。从主体性文论到主体间性文论的转向,从根本上而言是置换了文学理论形态建构的哲学基点,从而二者在文学本质问题的理解上也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其实,主体性文论和主体间性文论的提出...
关键词:文论建构转向 主体伸张理路 主体性文论 主体间性文论 
主体伸张文论建构问题的确定及其研究思路
《人文杂志》2009年第2期105-109,共5页詹艾斌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06WX25)
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文学主体性理论和近年学界提出的主体间性文学理论这两种知识形态构成了一种理论现象,它们是在主体伸张文学理论建构理路之下文论建构的相当突出的两个环节,对之进行选择性、问题式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鉴于这两种...
关键词:主体伸张的文论建构问题 研究问题的确定 研究思路 当代文学理论 建设 
主体间性概念与主体观——主体间性文论中的基本哲学问题探讨被引量:3
《学术研究》2008年第12期134-139,共6页詹艾斌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现代性价值的诉求:从主体性文论到主体间性文论"(项目编号:06WX25)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主体间性文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主体间性"的基本蕴涵是杨春时在对西方哲学发展的阐释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主体间性文论侧重于对文学的性质进行生存论意义上的界定,而缺乏诸如认识论意义上的明确的揭示,它无法阐释文学活动的全部内...
关键词:主体间性文学理论 主体间性概念 主体观 主体的新质形态和主体性的新形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