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850020)

作品数:12被引量:5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普丽春蒋勇杨福梅肖李沈静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山学院学报》《学术探索》更多>>
相关主题: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传承文化传承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巍山回族“拜开斋”习俗的地方性知识解读被引量:2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75-81,共7页马慈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我国多民族地区公民意识与民族认同研究-以云南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BMZ02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YJA850020)
巍山回族的"拜开斋",似汉族"拜年",是巍山回族在开斋节期间以家庭为主的探亲访友、互致问候、家庭聚餐、共享美食活动,是巍山回族独有的民俗文化。"拜开斋"是巍山回族伊斯兰文化吸纳其他民族文化元素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文化、一种地方...
关键词:巍山回族 拜开斋 地方性知识 
彝族撮泰吉的功能及其教育传承方式探析
《红河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126-128,共3页杨福梅 蒋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基金项目: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以彝族海菜腔为例(12YJA850020);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彝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研究基地2015年项目:云南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对策研究;云南省委2015年项目: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创新途径研究;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员会2014年项目:云南民族地区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基地
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吉,其最完整版本现在仅存在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裸嘎村,这种表演彝族先民历史发展和生产、生活情景的傩戏具有丰富的功能和影响后人的教育价值,因此,探索针对这种稀有文化的教育传承方式可以在丰富学...
关键词:撮泰吉 功能 教育传承 
彝族传统剪纸教育传承的价值及其对人的影响被引量:4
《红河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23-25,共3页蒋勇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12YJA850020)
民族文化承载着先人创造和累积的文化财富及丰富经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民族文化传承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得以实现的,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文章从教育人类学视角对彝族剪纸进行研究,从彝族传统剪纸的传承路径、特殊价...
关键词:彝族传统剪纸 文化传承 价值 影响 
彝族海菜腔社会教育传承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4
《民族教育研究》2015年第3期132-138,共7页普丽春 赵伦娜 董雅婷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以彝族海菜腔为例"(项目编号:12YJA850020)成果之一;云南省民委"云南民族地区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基地"成果之一
彝族海菜腔的社会教育传承,同其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一样,是世界各多民族国家所共同面临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教育人类学视角,调查彝族海菜腔的社会教育传承现状,研究其文化表现个性,分析其文化传承特点,归纳...
关键词:教育人类学 彝族海菜腔 社会教育 传承现状 对策 
“跳菩萨”傩戏的教育意义与传承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沙包乡为例被引量:2
《红河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104-107,共4页杨福梅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以彝族海菜腔为例(12YJA850020)
贵州是中国傩文化最丰富的地区。在贵州省毕节市沙包乡广泛流传着一种地方傩戏,被当地人称之为"跳菩萨"。文章以沙包乡为例,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跳菩萨"傩戏所隐含的教育意义,旨在通过分析这种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当地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跳菩萨” 傩戏 教育意义 传承 
边疆地区民族院校日语专业特色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被引量:1
《民族教育研究》2014年第4期91-95,共5页李蕊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2YJA850020);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民族教育质量保障与特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AMA08000)成果之一
边疆地区民族院校日语专业应顺应新形势,走专业特色建设之路,通过创建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建设,加快专业建设和改革步伐,提升专业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
关键词:民族院校 专业特色 日语专业 建设 
彝族敘事长诗《阿诗玛》及其传承的教育功能
《红河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121-125,共5页肖李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12YJA850020)
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阿诗玛》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根据其所改编的艺术形式也多种多样,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在其教育传承过程中对人的德智美方面产生着重要的有益影响,具有特殊的教育...
关键词:彝族叙事长诗 阿诗玛 文化传承 教育功能 
“坡芽情歌”的文学特点及教育功能
《文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18-21,共4页肖李 刘瑞萍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12YJA850020);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民族教育质量保障与特色发展研究"(AMA08000)成果之一
"坡芽情歌"作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传承过程中,其对人的德、智、美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坡芽情歌” 文化遗产 传承 教育功能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价值结构被引量:11
《学术探索》2013年第8期108-112,共5页普丽春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850020);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AMA0800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形成了大量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本民族存在的基础,既是其先民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在其历...
关键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传承 价值结构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价值特征被引量:6
《民族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116-122,共7页普丽春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以彝族海菜腔为例"(项目编号:12YJA850020);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民族教育质量保障与特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AMA08000)成果之一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表现,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财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其历史发展和教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
关键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传承 价值特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