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880132)

作品数:6被引量:7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存宽吕慈仙张维杨桂珍孙鑫君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大学教学》《中国成人教育》《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大类培养模式高考志愿高考改革高校专业建设总分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大类培养模式下成人高等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研究被引量:2
《中国成人教育》2016年第22期97-100,共4页王存宽 于莎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教育目标多元化与学生自主选择的大类培养模式研究"(10YJA880132)的研究成果
大类培养模式是成人高等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探索,是成人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人才多样化需求的重要举措。本文力图探讨大类培养模式对成人高等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的价值,并提出了制定专业分流标准、设置通识课程目标、优化通识课...
关键词:大类培养模式 成人高等院校 通识课程 
从“总分匹配”到“专业导向”——高考志愿模式的转变对高校专业建设的驱动作用分析被引量:42
《教育研究》2016年第6期81-88,共8页王存宽 吕慈仙 杨桂珍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教育目标多元化与学生自主选择的大类培养模式研究"(10YJA880132)的研究成果
为了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首批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的浙江省和上海市相继发布了实施方案。方案首次打破了传统的文理分科,提出了"3+3"的选考科目,并且探索实行"专业+学校"的平行志愿填报模式。新模式在考生价值判断方式上实现了...
关键词:高考改革 总分匹配 专业导向 专业建设 
大类培养模式下大学生专业承诺水平的研究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80-81,共2页张维 王存宽 俞昉 
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类培养模式对大学生专业承诺影响的调查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YGH015);宁波大学教研项目<提高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专业承诺水平的实践研究>(JYXMxyb201340);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教育目标多元化与学生自主选择的大类培养模式研究"(10YJA880132)的阶段性成果
结合大类培养模式固有特点对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影响,提出优化专业导论课的设置及教学模式,增设以科研训练为导向的新生研讨课,强化本科生导师对学生专业承诺的培养,加强教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专业承诺的指导,优化专业展示系列活动,提高学...
关键词:大类培养 大学生 专业承诺 
基于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分流模式实践与反思——以宁波大学为例被引量:11
《高等理科教育》2014年第4期34-38,共5页孙鑫君 王存宽 吕慈仙 
教育部2010年度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YJA880132);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项目编号:DIA200260);教育部2012年度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2YJC880069);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200803819)
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是现代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项重大变革,其后的专业分流工作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和亮点。文章通过调研国内高校,分析国外高校,结合宁波大学实践,探讨并构建了按学科大类招生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分流模式。经过5年...
关键词:大类培养 自主选择 专业 分流模式 
探索专业结构调整的动态优化机制——以宁波大学为例被引量:9
《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第11期30-32,共3页郑孟状 李学兰 林上洪 王存宽 吕慈仙 
浙江省高校改革试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YJA880132和12YJC880069);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IA10027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社会需求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高校专业优势和劣势之间的转化,专业结构调整则是高校培优汰劣的过程。针对专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宁波大学秉持"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教育理念,通过大类培养、专业分流的"平台+模块"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校 专业结构调整 动态优化机制 
基于学生自主选课制的实践反思被引量:13
《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第10期58-60,共3页张维 王存宽 
宁波大学教研项目“基于学生自主选择的选课机制研究”(JYXMxyb201042);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学生自主选择的大类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yb09021);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教育目标多元化与学生自主选择的大类培养模式研究”(10YJA880132)阶段性成果
选课作为高等学校整个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本文结合大类培养模式的选课工作实践,完善学生自主选课机制,提出加强教师教学投入、完善选课管理机制、建立选课指导体系等措施,有效保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
关键词:自主选择 选课 大类培养 反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