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YY008)

作品数:6被引量:5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许钧宋学智杨振胡安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四川外语学院扬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语教学》更多>>
相关主题:译作译注译者文化语境注释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傅雷译作的文化意义被引量:5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3期437-444,481,共8页许钧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傅雷翻译研究"(06BYY008)的资助
对傅雷翻译策略及语体选择的考察,有助于从文化意义上认识文学翻译的实质与作用;而对于傅雷译作文本选择标准及傅译副文本公共意识的关注,则可以充分理解傅译文学经典的社会价值及其人文意义。作者进而分析傅译语言"调和论"及风格"和谐...
关键词:傅雷 傅译 文化意义 
傅雷的对话翻译艺术——以傅译《都尔的本堂神甫》为例被引量:2
《外语教学》2010年第6期87-90,100,共5页宋学智 许钧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傅雷翻译研究"(06BYY008);教育部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傅雷与翻译文学经典研究"(201013)成果之一
文学作品中的对话正如傅雷所说,是"文字上的口语",既然是口语,就要译得像"话",不啻注意语法的正确性,更应符合交际话语的表达习惯、谈吐方式;不但如此,还应"闻"如其人,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地位、心理、心情和口吻;同时符合特定的场合、...
关键词:傅雷 对话翻译 得体性 恰当性 《都尔的本堂神甫》 
从傅雷译作中的注释看译者直接阐释的必要性——以《傅雷译文集》第三卷为例被引量:31
《外语教学》2009年第3期82-84,89,共4页杨振 许钧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傅雷翻译研究>(编号06BYY008)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翻译作品中的注作为翻译文本的副文本,是译者在场的明显标志。本文以《傅雷译文集》第三卷中译者所作的注为例,从该卷作品中直接阐释的注释的类型及其特点、对文化语境和译者直接阐释的定义以及译者直接阐释的必要性这三个方面来具体阐...
关键词:傅雷 译注 文化语境 直接阐释 
译者的隐身——论傅译作品的语体选择被引量:12
《中国翻译》2009年第2期28-33,共6页胡安江 许钧 
许钧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傅雷翻译研究"(06BYY008)的阶段性成果
傅雷对于译文语体的选择首先是从自己的审美理想出发的,但于此同时他考虑更多的是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以及目标读者的可接受性。"神似"说的翻译理论话语在此翻译理念下得以最终形成,而这种理论话语具体到翻译语体的选择上,傅译作品便...
关键词:傅雷 审美理想 目标读者 本土化 译者的隐身 
傅译巴尔扎克的启示——纪念傅雷先生诞辰100周年被引量:4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3期1-3,共3页许钧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傅雷翻译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6BYY008)
翻译之前细细研究、翻译期间苦苦推敲、初译之后精益求精,这是傅雷的翻译过程的概括;文学的成功既是文学以内的因素使然,也必涉文学以外的因素;“神似”说的价值既在翻译学上,也在文艺学上;优秀的翻译文学作品的生成,离不开译者...
关键词:选择 过程 翻译主体 外部因素 神似 
现代翻译研究视阈下的傅译罗曼·罗兰——纪念傅雷先生诞辰100周年被引量:2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3期4-6,共3页宋学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傅雷翻译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6BYY008)
按照现代翻译研究理念,本文以傅译罗曼·罗兰为例,首先对傅雷动笔之前选择文本的动机与目的进行剖析;其次,对译作新生命诞生的条件进行探讨;再次,对译作在新的环境中如何产生影响来拓展原作的生存空间进行追踪;最后指出在现代翻...
关键词:现代翻译研究 广义过程 选择 影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