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HB09BZX001)

作品数:24被引量:3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程志华胡素杰张乃芳聂民玉刘楠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河北大学出版社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保定学院学报》《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哲学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牟宗三熊十力哲学形而上学哲学概念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将孔、释、耶、穆及祖先揖入一堂——唐君毅之新宗教思想
《当代儒学》2018年第1期2-12,共11页程志华 
200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牟门弟子研究》(HB09BZX001)阶段性成果
唐君毅下赞成通常的宗教意识,认匈它们是功利的、实明的,是对真正宗教精神的“误解”。在探讨真正的宗教精神的基础上,唐君毅主张,面对现代化过程中的“物化”倾向,璐颁对科学这把“双刀钊”的发展施以一个统领方向,而宗教便可担...
关键词:唐君毅 宗教精神 物化 新宗教 
批判与建构——价值观在近代中国的嬗变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1-6,共6页程志华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牟门弟子研究"(HB09BZX001);2012年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以文化创新完善科技创新支撑下的河北社会发展研究"(12457203D-35)的阶段成果;"河北省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近代中国价值观的变革,一方面表现为对传统的批判;另一方面表现为新价值观的建构。不过,此批判与建构经过了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对此过程进行回顾,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的启示:其一,中国近代价值观的确立是继发性的,而继发性说明"自由""平等"...
关键词:批判 建构 价值观 普世意义 启蒙 
陈荣捷儒家哲学思想三题被引量:3
《哲学研究》2015年第3期66-72,共7页程志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台湾‘鹅湖学派'研究"(编号13YJA720004);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牟门弟子研究"(编号HB09BZX001)的阶段性成果
陈荣捷不仅是一位哲学史家,也是一位哲学家。作为哲学史家,他对于中国哲学史尤其是朱熹哲学的研究享誉中外。作为哲学家,他对于儒家哲学有诸多理论创新。具体来讲,其儒家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人本主义非西方所独有,儒学亦...
关键词:陈荣捷 儒家哲学 主要思想 
由“意义治疗”到“存有的治疗”——林安梧关于异化问题之崭新的思考被引量:2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117-125,共9页程志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台湾‘鹅湖学派’研究"(13YJA720004);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牟门弟子研究"(HB09BZX001)
"异化"作为人类文明进程尤其是现代化所造成的一种效应,是指人在外驰、追逐对象化的势用时离开价值根源的存在样态。林安梧在弗兰克"意义治疗"思想的启发下,基于"挖掘"中国哲学儒、释、道三家的相关思想,在其"存有三态论"的理论框架下,...
关键词:异化 意义的治疗 语言的异化 存有的治疗 
台湾“鹅湖学派”的理论渊源、代表人物及义理走向被引量:1
《东岳论丛》2013年第6期82-92,共11页程志华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牟门弟子研究"(HB09BZX001)阶段性成果;"河北省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现代新儒学是20世纪中国哲学界的三大思潮之一。就这一思潮的发展来看,牟宗三以其"道德的形上学"将其推至高峰。在"后牟宗三时代","道德的形上学"能否延续下去成为一个迫切且现实的问题。自上世纪后半叶始,以《鹅湖》、《鹅湖学志》主...
关键词:台湾"鹅湖学派" 理论渊源 代表人物 义理走向 
客体、主体与道体——论本体的形态被引量:8
《哲学研究》2013年第4期43-50,80,共9页程志华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牟门弟子研究"(编号HB09BZX001)的阶段性成果;"河北省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回顾哲学史不难发现,本体论几乎伴随了哲学的发展历程,甚至本体论常常可以成为哲学的代名词。之所以如此,在于本体论乃形而上学的核心,而形而上学乃哲学的主体内容。不过,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本体论所论之本体往往呈现为不同的形...
关键词:本体形态 本体论 客体 道体 形而上学 哲学史 基本属性 哲学本质 
由“物”到“本心”再到“乾元”——熊十力关于本体之建构被引量:3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45-151,160,共7页程志华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牟门弟子研究"(HB09BZX001)
熊十力认为,根据"应用不无计"、"依他起性"和"极微计"之辨析,"物"和"识"并不具有实在性。因此,人们通常以为事物为实在的观念是错误的。尽管如此,并不能否认宇宙本体之存在。否则,不仅宇宙没有了根据,人生也会失去价值。"虚寂"而"生化"...
关键词:熊十力  本心 乾元 本体 
中国文化的“开合”与分期
《大家》2012年第15期30-32,共3页胡素杰 刘楠 胡雅勍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牟门弟子研究”(HB09BZX001);保定市社科联2011年度项目《张岱年哲学体系研究》(201103053)成果
在对中国文化进行历史梳理的基础上,蔡仁厚认为,中国文化之历史发展呈现出"大开大合"的特征。在他看来,中国文化在晚明以前已经有两度的"大开大合":第一度是从先秦到两汉,第二度是从魏晋到宋明。自晚明至今,中国文化发展进入第三度的"...
关键词:中国文化 文化生命 孔子 文化发展 中华民族 儒学发展 现代新儒家 诸子百家 宋明儒学 理论贡献 
科学源出哲学——熊十力论科学何以可能被引量:1
《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34-38,共5页程志华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09BZX001);"河北省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熊十力认为,科学何以可能是哲学上的一个大问题,而要证成此一大问题端赖于三个条件:知识主体的形成、现象界的客观存在、现象界有规律可循。依着对西方哲学的了解,基于对于佛学的认识,面对儒学发展的前瞻,熊十力对这三个条件分别进行了...
关键词:熊十力 科学 可能 哲学依据 
论中国人的基本精神动源被引量:1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1-6,共6页程志华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牟门弟子研究"(HB09BZX001)阶段性成果;"河北省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就基本精神来看,儒家以"人生"为视角,主张正视世俗世界,强调主体的责任担当,表现为"刚健";道家以"场域"为视角,主张面对自然世界,反对人为的"勉强",表现为"任运";佛家以"人死"为视角,主张面对"彼岸世界",反对"执著"世俗世界,表现为"出世...
关键词:儒家 道家 佛教 中国人 精神动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