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921)

作品数:22被引量:6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钱广荣吴先伍王艳赵平韦杰斌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道德与文明》《广西农学报》《伦理学研究》《教育与教学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道德教育和谐伦理思想老子析论大学生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CBL网络教学在新发传染病背景下的应用被引量:6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1年第7期794-796,共3页李世颖 张大志 汤慧 
2020年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jg20306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81801990);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高司函〔2013〕115);国家级精品课程(教高〔2009〕21)。
目的评价CBL网络教学在新发传染病背景下的应用效果。方法借助网络平台,采用CBL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网上查看病例,分析总结,再网上提交的这种师生互动的形式,成功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教学工作。最后,以学期总成绩及调查问卷的...
关键词:在线教学 CBL教学 新发传染病 
先秦儒墨法和谐伦理思想析论被引量:1
《齐鲁学刊》2013年第6期20-24,共5页王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和谐伦理思想研究”(2009JJD720021);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项目(教高函〔2009〕21号);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中外广义道德悖论研究的历史考察与方法论反思”(1202092C)
先秦儒家、墨家及法家基于对社会和谐的共同诉求,从不同视角提出和阐发的和谐伦理思想,是今天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资源。儒家的"和而不同"、墨家的"尚同致和"、法家的"同而求和"的旨趣差异启示我们:应对三家和谐伦理思想区别看待,在系统...
关键词:儒墨法 和谐伦理思想 和而不同 尚同致和 同而求和 
道德文化建设之“文以载道”视野探微被引量:1
《道德与文明》2013年第1期16-19,共4页钱广荣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720021);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项目(教高函〔2009〕21号)
"文以载道"因其力行文学与道德的逻辑统一而成为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普遍方法,曾展现多方面的历史意义,并提出当代话题。理解和把握"文以载道"的道德文化建设功能,需要伦理学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
关键词:道德文化建设 “文以载道” 伦理学创新 
国庆长假“拥堵”现象的伦理解读
《道德与文明》2012年第6期143-145,共3页路丙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720021);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项目(教高函〔2009〕21号)
今年国庆长假的"拥堵"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褒贬不一。其实,"路堵"是现象,"心舒"才是本质,"拥堵"内含的多方面伦理价值有待学界发掘和认知,它所暴露的社会公德问题把加强道德治理的当代话题提到了我们的面前。
关键词:国庆长假“拥堵”伦理和谐 道德治理 伦理制度 
中国古代和谐伦理思想的文明样式及其当代传承被引量:1
《道德与文明》2012年第3期37-41,共5页钱广荣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2009JJD720021);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项目(教高函〔2009〕21号)
中国古代和谐伦理思想是以儒学为主导、道佛"附儒"构成的和谐伦理思想体系,其文明样式反映了以高度集权政治适应普遍分散的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结构的客观要求,在"涉世"、"忘世"、"出世"可"圆融"的意义上维护了国家安宁和社会稳定,培育...
关键词:中国古代和谐伦理思想 文明样式 认识理路 
儒家和谐伦理思想的文明样式析论被引量:1
《伦理学研究》2012年第3期35-39,共5页钱广荣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古代和谐伦理思想研究"(编号:2009JJD720021);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伦理"建设项目(教高函〔2009〕21号)
每一种伦理思想和道德体系都有其独特的文明样式。今人可以从内在结构与核心价值观、生成之根与建构机理、本土价值与"世界历史意义"等方面分析和把握儒家和谐伦理思想的文明样式。这份精神遗产中的优良品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儒家和谐伦理思想 文明样式 唯物史观 
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生成与涵育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年第2期6-9,共4页王艳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20045);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项目(教高函〔2009〕21号);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项目(2011SK710);安徽省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06xq13)
道德情感作为一种生成性的情感,与人的自然情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自然情感是道德情感生成的基础,道德情感是自然情感涵育的归宿。自然情感的自发性、盲目性与多变性以及大学生情感的丰富性、多样性与不稳定性决定了道德教育应采取情境...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情感 生成 涵育 
辅导员对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育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年第2期10-14,共5页吕家品 
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项目(教高函〔2009〕21号)
由于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比教师更加充分,比一般管理人员更加亲近,因此辅导员对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应坚持人本化、主导性、实践性、开放性原则,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典型社会事件,传统节...
关键词:辅导员 大学生 道德情感培育 
推己及人:儒学和谐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被引量:3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37-40,共4页钱广荣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古代和谐伦理思想研究"(2009JJD720021);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项目(教高函〔2009〕21号)
儒学和谐伦理思想的母体语形和语义是"仁",分解语义语形包含孝、忠、恕、义、信等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而贯穿其中的深层内涵和核心价值则是"推己及人"及由此推导的"为政以德"。阐明两者的本义,指出其当代意义,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和...
关键词:儒学 和谐伦理 推己及人 为政以德 价值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老子论自我与他人和谐相处之道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41-45,72,共6页吴先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和谐伦理思想研究"(2009jjd720021);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项目(教高函〔2009〕21)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这句话指示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由于每个人都有内在本性,因而每个人都有价值、作用,人们不能从自我出发造立标准,对他人进行有用无用的区分,并抛弃"无用"的人,人们应该去发现他人的本性,并顺应其本性去辅...
关键词:老子 自我 他人 和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