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51105)

作品数:4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杨隽刘安然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评论》《北方论丛》更多>>
相关主题:诗言志教化周代《诗》诗缘情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诗》与周代“乐德”教化被引量:1
《文艺评论》2014年第12期56-60,共5页杨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乐教与周代演诗形态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10YJC751105);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简帛文献与诸子时代文学思想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11BZW003);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的研究成果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1周代政治集团充分利用诗乐合流的艺术形式在庙堂、在乡党有序频繁地展开祭祀、宴飨、燕射等礼乐活动。周代礼乐活动不仅含纳了祈福神鬼、朝觐君主、慰劳将士、尊老序齿等多种具体的社会政治内容...
关键词:《诗》 周代 教化 精神内涵 艺术形式 政治集团 政治内容 政治目的 
“诗言志”与“诗缘情”被引量:5
《文艺评论》2014年第10期46-49,共4页刘安然 杨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乐教与周代演诗形态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10YJC751105);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研究成果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诗学批评的重要命题,始于先秦。《尚书》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偕,无相夺伦,神人以和。”①又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诗以言志。”②到了战国,“诗言志”的说法已经很普遍,...
关键词:“诗缘情” “诗言志” 礼乐精神 诗学批评 《尚书》 神人以和 诗以言志 政治精神 
周代“乐德”教化与“诗亡隐志”的演诗艺术实践被引量:1
《文艺评论》2012年第8期26-30,共5页杨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乐教与周代演诗形态研究>(编号:10YJC751105)研究成果
宗白华先生云:“心灵必须表现于形式之中,而形式必须是心灵的节奏。”在周人看来,与“乐德”思想体系具有统一性的是《诗》的情志,周人选择了诗、乐、舞融为一体的演诗艺术形式承载思想、表达情感,如《尚书·舜典》云:“诗言志,...
关键词:《诗》 艺术实践 “诗言志” 教化 周代 《孔子诗论》 思想体系 艺术形式 
“诗言志”与周代“乐德”教化的实践意义
《北方论丛》2012年第6期1-6,共6页杨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乐教与周代演诗形态研究>(编号:10YJC751105)研究成果
"诗言志"命题以典乐文化为语境生动描绘了先秦时期的典乐演诗艺术形态,描绘中充分体现了对诗的道德教化功能的重视。周代"乐德"教化凭借"演诗言志"象征地、诗化地进行政治秩序的示范与伦理观念的规范,实现宗法政治思想体系的建构与民族...
关键词:诗言志 乐德 典乐 演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