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文摘》

作品数:176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文学研究文摘》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最新期次:2023年4期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阐释学《诗经》公共性新文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作者:刘向辉贺仲明李国华赵辉段吉方更多>>
发文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众”/“民众”的被发现——从晚清到1920年代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4期80-81,共2页齐晓红 
一个词语只有变动不定的暂时含义,它不会被一劳永逸的使用,而是随着时代和使用者的不同而不同。如果想要以它为手段来了解某个时期的文化政治,就必须搞清楚这个时期某些使用者赋予这个词语什么样的含义,而不是用时过境迁的“现在”的含...
关键词:词语使用 含义 使用者 
世界战争文学研究中的三个基本概念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4期82-83,共2页胡亚敏 
维护和平,首先需要研究战争。战争文学研究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研究战争,而在于推进和平,形成对中国发展和民族复兴有利的环境。全面研究世界战争文学,深刻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战争文化,有利于全面提升国民的战争观念和意识,让中国在更加...
关键词:忧患意识 民族复兴 居安思危 维护和平 战争 基本概念 错综复杂 文学 
诗文一理、聚观通证:杜甫诗与文章学关系综论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4期84-85,共2页谷曙光 
作为诗人的杜甫,不但有一定数量的文章传世,更时常出现在历代文话等文章学论著中,其频率甚至超过某些专门以文章名家者;而在汗牛充栋的注杜文献中,以文章学之法论杜诗,更属一大宗。这些足以说明,杜诗与文章学关系密切,其间的关联干系,...
关键词:杜甫诗 综论 杜诗 文话 注杜 诗文 
论徐照的模拟民歌诗作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4期86-87,共2页诸葛忆兵 
南宋中后期诗坛,“永嘉四灵”以擅写山水、学习唐人五律之作而著称。“四灵”之首徐照,存今诗作中却有四十余首模拟民歌之作,表现出诗人更为开阔的创作视野,以及对诗作模式更加深入的探索精神。一、直面社会现实徐照终身未仕,日常生活...
关键词:永嘉四灵 创作视野 徐照 南宋中后期 五律 探索精神 诗作 民歌 
“感时忧国”与宗教视镜的角力——重探穆旦的“新的抒情”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4期88-90,共3页李章斌 
一、“新的抒情”的争辩与实践“抒情”与“抒情传统”(“抒情主义”)是最近20年来学界热议的话题。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与40年代初期,就曾发生过一场有关“抒情”的争议。随着穆旦在20世纪后期被“重新发现”,“新的抒情”主张也变成了...
关键词:新的抒情 穆旦 抒情传统 抒情主义 感时忧国 指示牌 
余华小说研究中三个待解的问题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4期91-93,共3页洪治纲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余华的创作就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我曾对余华研究的国内成果及其相关情况,进行过长时间的跟踪和梳理,发现余华研究始终处于数量与质量的不平衡状态之下。余华研究中其实还存在着颇多待解的深层问题,本文仅选...
关键词:余华小说 不平衡状态 自我形象 九十年代 深层问题 数量与质量 深度解析 荒诞 
马里亚斯短篇小说中幽灵形象的主体性建构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4期94-96,共3页冯雨菁 
当代西班牙作家马里亚斯(Javier Marias,1951-2022)对幽灵形象情有独钟,幽灵作为马里亚斯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既是他描写的对象,同时也代表着一种观察世界的视角,其躯体消亡与精神永在之间所体现的特殊间性状态,则成为后现代语境下人生...
关键词:马里亚斯 主体性建构 后现代语境 文学创作 幽灵 短篇小说 西班牙 形象 
《周易》的三种文学形态——中国轴心时代的文学精神转换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4期96-98,共3页黄玉顺 
中国最古老的传世经典《诗》《书》《易》(古经),同时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传世文学作品。这里只讨论它所呈现的文学形态及其所表现的文学精神。一、《周易》的文献构成及其时代《周易》是由三个不同时代的文献构成的:殷商时代的《易经》古...
关键词:文学形态 轴心时代 《周易》 《易经》 《书》 殷商时代 传世经典 《诗》 
形式的破裂——《伤逝》的“文体混合”与鲁迅的“杂文自觉”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4期99-101,共3页张旭东 
长期以来,读者对鲁迅小说《伤逝》的读解不满足于“自由恋爱及其局限”的分析框架,但似乎又苦于找不到另外打开文本的新角度。但放在1925年秋鲁迅文体与风格转向的语境里看,这部作品便显示出其与同时期鲁迅杂文创作的亲密关联,甚至在母...
关键词:《伤逝》 鲁迅杂文 风格转向 互文性 自由恋爱 文体 分析框架 
何谓“真的人”,如何“候补矣”——《狂人日记》叙事肌理及其底蕴再探析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4期102-104,共3页李林荣 
《狂人日记》发表当年及随后两年,中国知识界和文化界兴起了一波日渐升温的“尼采热”。最早刊发《狂人日记》的《新青年》杂志1918年第四卷第五号上,就登载着一篇辩驳尼采思想的译文《德意志哲学家尼采的宗教》,集中反驳了“尼采的宗...
关键词:《狂人日记》 《新青年》杂志 中国知识界 尼采热 德意志 尼采思想 自利 弱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