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作品数:1988被引量:7799H指数:25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李利军李军生黄继伟程谦伟凌新龙更多>>
发文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主题:壳聚糖性能研究教学改革水力空化脱色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分子对接模拟筛选Fumigaclavine C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靶点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2025年第2期101-110,共10页高亚欣 伍慧红 凌开兴 玉万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60205);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桂科AD19110052);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10594217、S202210594128);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1KY0346)资助。
为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将Fumigaclavine C(FC)与肝脏脂质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筛选FC改善NAFLD的起效作用靶点;并采用AutoDockTools药物分子筛选软件进行模拟对接分析...
关键词:Fumigaclavine C(FC)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脂质代谢 分子对接 靶点蛋白 
分解H_(2)S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优化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2025年第2期111-117,共7页周佑宣 黄挺 邓冬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0560、31700470);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GXNSFBA198099);广西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YB2014201、2016TZYKF10、2015TZYKF06);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桂科AD2020AC19224)资助。
H_(2)S是具有恶臭气味的气体污染物,采用细菌降解H_(2)S具有快捷、安全、成本低等优势。以北海红树林底泥作为菌源,共纯化出4株能降解H_(2)S的菌株,分别为JH2、PS1、PL1与PL2。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JH2和PS1菌株均属于芽孢杆菌属,...
关键词:菌株筛选 亚甲基蓝比色法 16S rRNA H_(2)S脱臭 
CNTs/CNFs/GCE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对木犀草素的检测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2025年第2期118-127,共10页朱旭文 郭双 李春婷 张丽文 程昊 唐婷范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GXNSFAA035490);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5GXNSFHA069196);广西高校桂菜工业化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24KLGC0204)资助。
以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和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PAN)为前驱体,通过静电纺丝得到纳米纤维,后经碳化得到CNTs/CNFs复合材料。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
关键词:木犀草素 碳纳米管 静电纺丝法 电化学 加标回收率 
静电纺纳米纤维功能性纱线的研究进展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2025年第2期41-50,90,共11页李祯阳 黄继伟 凌新龙 
广西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17z07)。
静电纺纳米纤维功能性纱线作为一种新型的纤维材料,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简述了静电纺纳米纤维功能性纱线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应用领域。静电纺技术能够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独特孔隙结构和可调控直径的纳米纤维...
关键词: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性能特点 应用领域 
智能可穿戴产品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2025年第2期51-62,共12页张林胜 王玉栋 凌新龙 
广西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17z07)。
智能可穿戴产品融合了纺织材料学、生物医学和电子信息技术,在医疗健康、运动科学、安全防护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该领域的技术发展与产业应用,梳理当前研究进展,分析关键挑战,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系统...
关键词:智能可穿戴设备 柔性传感器 健康监测 智能纺织品 
智能可穿戴产品用柔性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2025年第2期63-76,共14页陈柏文 黄继伟 凌新龙 
广西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17z07)。
综述了智能可穿戴产品中柔性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柔性传感器的几种主要类型,包括电阻式、电容式、压电式、化学监测传感器以及光学传感器,阐述了柔性传感器在智能可穿戴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具体涵盖了健康监测、运动追踪、人机交互以...
关键词:智能可穿戴产品 柔性传感器 研究进展 
不同熟化方式对咸蛋黄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2025年第9期65-72,共8页程谦伟 魏新悦 符诗晏 干莉娜 钟秋 吴权丹 程缘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23JJB130219);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3KY0348);广西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410594107);广西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校科博22Z25)。
本研究分别采用烤制、超声波和蒸制三种熟化方式对分离腌制的咸蛋黄进行熟化处理,以水分含量、含盐率、表观出油率、色泽、质构特性、感官指标为品质指标,探究不同熟化方式对分离腌制咸蛋黄品质的影响,并结合拉曼光谱探究咸蛋黄的品质...
关键词:咸蛋黄 熟化方式 拉曼光谱 相关性分析 
复蒸-二次老化对柳州螺蛳粉米粉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2025年第9期257-262,共6页刘容 王丹 李月 黄永春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2GXNSFBA03549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2360599)。
为了探究复蒸-二次老化处理对柳州螺蛳粉米粉品质的影响,在米粉加工的老化阶段,分别将老化2、4 h的米粉进行复蒸-二次老化处理,考察其对米粉蒸煮品质、质构特性、色值、热力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复蒸-二次老化处理能够明...
关键词:米粉 柳州螺蛳粉 老化 复蒸 品质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大米霉变阶段品质的快速判别
《食品科学》2025年第9期314-321,共8页李海瑜 韦紫玉 陈通 黄光伟 胡永志 孟赫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202150);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5GXNSFAA069667,2022GXNSFAA035256)。
为实现快速、无损鉴定大米早期霉变过程的阶段品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大米霉变过程挥发性有机物质的变化,同时借助...
关键词:大米风味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气相色谱-质谱 阶段品质 信息融合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原理“彩色课堂”理念及构建
《江西化工》2025年第2期121-124,共4页艾硕 玉万国 王玉栋 刘灵惠 黄承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268011);广西科技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1224100402)。
为了解决传统课堂对学生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依据新工科建设标准中的“天大六问”,提出了基于实物、模型和短视频的“彩色课堂”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索了化工原理课程“彩色课堂”的构建策略。该“彩色课堂”将实物、模型和短...
关键词:四新 “彩色课堂” 天大六问 多重感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