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大学哲学与法学学院中文系

作品数:19被引量:3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发文主题:解构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京剧脸谱结构主义语言学更多>>
发文期刊:《学术交流》《教育与职业》《名作欣赏(上旬)》《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谈《尚书》中的巫术文化被引量:1
《学术交流》2010年第5期139-142,共4页朱家亮 
作为我国第一部历史文献,《尚书》中包含了异常丰富的巫术文化内容。祭祀是巫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借助一定仪式向祖先或神灵表示尊敬或祈福的活动,祭祀发展的礼仪化对上古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卜筮是巫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根据龟...
关键词:巫术 祭祀 卜筮 舞蹈 
谈发展性教学理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12期139-140,共2页邓树强 
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文科教学加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当下,作为大学中文系主干课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境遇颇为尴尬。文章提出以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为指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切实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发展性教学理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学改革 赞可夫 
班固评屈的文学批评价值
《学术交流》2008年第10期165-168,共4页朱家亮 
班固对于屈原及《离骚》的批评,包含了人格批评、伦理道德批评、审美批评三个方面。"露才扬己"虽是屈原悲剧性的性格缺陷,不符合中庸的标准,但却揭示了屈原人格层面中最本质的一面,已具性格批评的特征;《离骚》的创作动因是忧愁幽思,文...
关键词:班固 屈原 《离骚》 《离骚传》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释“天”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7年第12期50-52,共3页苏天运 
《山海经》有一个“无头巨人”刑天的神话传说,大意是,炎帝的武臣是个巨人,炎黄大战中,他去找黄帝决斗,被黄帝用计谋砍掉了头颅。黄帝怕巨人摸着了头颅接上,赶紧于起剑落,将常羊山一劈为二,那头颅滚入山内,大山又合而为一,黄...
关键词:“天” 《山海经》 神话传说 黄帝 敌人 
横眉冷对与针针见血——《文学与出汗》的驳论艺术分析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7年第7期65-65,共1页邓树强 
驳论又称“反驳”,它在批判、否定某种错误或反动的论点过程中阐明正确的论点。一般来说,写驳论文总是在文章的一开始便把敌论的观点摆出来,然后有的放矢,针锋相对地进行批驳。摆敌论时,反对什么赞成什么,应旗帜鲜明。批驳敌论的方法有...
关键词:驳论文 艺术分析 文学 艺术效果 论点 文章 批驳 论证 
《西游记》:社会真实下的神话气象被引量:2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1-3,共3页李成军 
《西游记》的神话色彩、浪漫主义特征十分突出。但神话只是小说的外形、表象,实际上小说通过“三个世界”和“一个团体”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状况。“三个世界”是指神佛世界、人间君王世界、妖魔世界;“一个团体”...
关键词:社会真实 神佛世界 人间君王世界 妖魔世界 取经团体 
灵魂的声音与身体的声音——米沃什《诱惑》细读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7年第5期26-29,共4页肖国栋 李慧军 
在一片星空下面我散着步,在山岭上眺望霓虹灯的城市,随着我的伙伴,那凄凉的灵魂,他游荡着并且说教,说我并非必然,若不是我,那么别人也会在这里散步,尝试理解他的时代。要是我很久以前死去,也不会有所改变。同样的星辰,城市和乡村会被另...
关键词:米沃什 智性 主题意蕴 这个世界 灵与肉 在山 主题选择 太远 自由驰骋 特定情境 
京剧脸谱符号文化特点解析被引量:15
《四川戏剧》2007年第5期49-50,共2页焦继顺 
符号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把符号定义为“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符号由能指和所指组成,“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索绪尔的观点被后人不断发展,较有影响的是法国罗兰·巴特尔的...
关键词:京剧脸谱 文化特点 结构主义语言学 解析 符号系统 语言学家 意指关系 语义三角 
时空转换 虚实相生——谈梦窗词与义山诗的模糊性
《学术交流》2007年第4期172-174,共3页李成军 
义山诗和梦窗词都具有朦胧性,这主要表现在艺术结构上。其特点是都注重章法细密、深厚的情思贯穿于密集并置的意象组合之中,都遵循诗人的情感逻辑,创作思维具有跳跃性。义山诗和梦窗词都是其复杂心情的反映。李、吴诗词均不受时空限制...
关键词:梦窗词 义山诗 模糊 婉曲 沉郁 
怎一个愁字了得——论李清照词的感伤美被引量:1
《科教文汇》2007年第5期186-187,共2页邓树强 
“感伤”是李清照词的一大特色。其词伤春伤别哀怨淋淋,哀国悲志更具特色,表现了一种饱含哲理而又脱俗的伤感。本文从“哀别”、“哀情”、“哀国”三个角度分析了李清照词沉郁悲凉的风格,浓厚而又含蓄的“感伤美”。
关键词:李清照词 哀别 哀情 哀国 感伤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