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社科系

作品数:62被引量:8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姜玲马克布陈星联周明范丽莎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主题:习惯法科学发展观彝族习惯法职业教育国家法更多>>
发文期刊:《科学咨询》《科技信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立项课题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社区矫正适用于凉山地区毒品犯罪的设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55-56,共2页聂京波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课题"凉山地区毒品犯罪研究"(项目编号:SB06006)成果之一
针对凉山地区毒品犯罪的状况,提出了在社会层面加强打击的力度,不断扩大和巩固打击成果,克服监禁刑的局限性,运用社区矫正防止潜在的犯罪危险性变为实际的犯罪行为。社区矫正要以社区为主,有关机关在必要时予以法律、政策、经费等方面...
关键词:社区矫正 毒品犯罪 凉山 无毒社区 
论加强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被引量:1
《科技资讯》2009年第32期241-241,243,共2页徐学英 
当前,我国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人数和所占比重在逐年增加,弱势学生群体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针对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特性,加强对"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寻求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弱势群体 高校弱势学生群体 思想政治工作 
从胡适的思想解析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属性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79-81,共3页谢华 王丽丹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文化的结构性变革,对我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运动首次运用全新的视角,重新评估中国文化,试图在西学与中学的相互关系中构建崭新的伦理觉悟。但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却不可能是简单的中西互换,而必须...
关键词:胡适 传统 差异 转换 
批判性思维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科技纵横》2009年第11期198-200,共3页徐学英 
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态度已被众多国家确立为教育的目标之一。批判性思维是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或缺的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这个缺乏批判精神的民族来说,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培育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以此为背景,本文将批判...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学 运用 
先秦哲学对中医学的影响刍议
《新余高专学报》2009年第2期30-33,共4页程雅群 
就中医学而言,"哲"、"医"密不可分。这突出表现在中医学理论的奠基时期———先秦哲学对中医学的影响上。《黄帝内经》前很多古文献清晰地反映了先秦哲学对医学的渗透:《左传》、《国语》、《战国策》、《周易》、《周礼》、《道德经》...
关键词:中医哲学 先秦哲学 中医史 
逻辑类比推理中的形象思维初探
《科学咨询》2009年第21期29-30,共2页朱珏华 
逻辑学是研究抽象思维的科学,逻辑推理是典型的抽象思维的形式和工具。但是在具体思维过程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不能截然分开的。笔者认为推理中也有形象思维的运用,本文对逻辑类比推理中的形象思维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类比推理 
凉山州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科学咨询》2009年第11期26-26,共1页徐学英 胡杰 周昌琼 
职业教育是凉山州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对凉山州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意义,而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师资队伍建设。本文通过对凉山州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寻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从而为凉山州职业...
关键词:职业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 现状 对策 
课改中的课程评价调研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1期144-146,共3页耿德英 王莉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中小学教学领域正发生着质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促进着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课程评价的滞后对课程改革的实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区域性调研的基础上论述课程评价中的"短木板"问题。
关键词:课程评价“ 短木板”问题 
彝族祖先崇拜对婚姻习惯法的制约刍论被引量:2
《宗教学研究》2009年第1期119-124,共6页程雅群 景志明 
祖先崇拜作为彝族的宗教信仰制约着彝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彝族的等级内婚制、氏族内婚制、家支外婚三大婚姻原则是受祖先崇拜制约而产生的习惯法。法理通教理,教理制约法理。对彝族地区立法必须考虑到法律与宗教的关系,才能避免国家制定...
关键词:彝族 祖先崇拜 习惯法 婚姻法 
对科学发展观本质的哲学思考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1期3-4,共2页谢华 徐学英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科学理论,从本质上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发展方向,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发展模式。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发展 全面发展 发展模式 共生共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