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学

作品数:47被引量:4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金延林何锡蓉张德宗何艳珊杨石磊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江西社会科学》《人民音乐》《宗教学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绝食:身体是弱者最后的武器
《看天下》2023年第27期45-45,共1页佘济清 
作为一种抗议手段,绝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4世纪的印度佛学家鸠摩罗什在自传中记载,母亲在他7岁时想要出家,父亲不许,她绝食6天,庵一息,父亲终于允许她带着鸠摩罗什搬入佛寺。在基督教传播之前,爱尔兰也有类似现象,受害者会在加害方...
关键词:基督教传播 鸠摩罗什 印度佛学 绝食 爱尔兰 受害者 
《印度佛学史》序论与第一篇(下)
《中国哲学史》2022年第4期119-128,F0003,共11页吕澂 金延林(整理) 
第五章 佛说--缘起佛说四谛,其实本于缘起。苦谛谓生老病死等苦,则缘起之果也。集谛谓欲爱有爱等染著,则缘起之因也。灭谛谓爱灭而生死解脱,则缘起之还灭也。道谛谓八圣道,则所以还灭缘起者也(四谛解释依《中含》卷七《分别圣谛经》。...
关键词:缘起说 四谛 道谛 印度佛学 苦谛 生老病死 中含 生死 
《印度佛学史》序论与第一篇(上)
《中国哲学史》2022年第3期117-128,共12页吕澂(讲稿) 金延林(整理) 
整理说明:一、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文博馆藏吕澂(1896-1989)《印度佛学史》抄本为底本整理。关于此抄本的情况,请参看整理者所撰《新见吕澂〈印度佛教史〉全稿考述》(《世界宗教文化》2021年第6期)。二、因讲稿第二篇《...
关键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哲学史》 印度佛学 吕澂 整理者 佛教史 序论 抄本 
解读文艺电影《南极之恋》的“哲学式”爱情之维
《电影评介》2018年第14期46-48,共3页张瑞 
《南极之恋》是中国首部在南极极寒之地进行实拍的爱情电影,影片自诞生之初便自带话题,不仅因为两位主角继《致青春》后的再度默契合作,更因为导演将爱情和南极相联系——从皑皑白雪中折射出的晶莹情感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南极作为...
关键词:东西方哲学 爱情电影 南极 文艺 解读 诸子百家 印度佛学 宗教思想 
试论中国佛学有关心性的基本思想
《意林文汇》2018年第4期129-133,共5页吕澂 
大成于隋唐时代的中国佛学,可以天台宗、贤首宗和禅宗的学说为其代表。这几宗的学说虽渊源于印度,但中问经过了融通变比,其基本思想特别是有关心性方面的,是否和印度佛学完全一样的呢?这是要明了中国佛学的特点所应研究的一个先决...
关键词:中国佛学 心性 印度佛学 隋唐时代 先决问题 天台宗 学说 禅宗 
玄奘西天取经实录
《侨园》2016年第9期28-29,共2页许平江 
《西游记》问世以来,"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故事当然是虚构的,不过唐僧确有其人,他名叫陈玄奘。他是唐代著名的翻译家、探险家和佛学大师。玄奘是他出家后的法号。因精通印度佛学中的"经藏"、"津藏"和"论藏",所以,也有...
关键词:玄奘 实录 神话故事 印度佛学 《西游记》 翻译家 探险家 唐三藏 
沿鸠摩罗什足迹,探寻中国石窟艺术之魅
《收藏.拍卖》2016年第6期40-45,共6页菡阁 
鸠摩罗什第一次把印度佛学按照真正意义翻译并引进来,不但对后世佛教诸宗的产生发展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而且影响到以后中国的整个思想和文化的发展走向,使佛教与中国传统的儒道并立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基础。公元413年4月13日,后秦...
关键词:鸠摩罗什 中国特色 石窟艺术 名僧 中原 文化基础 决定性作用 印度佛学 
般若智慧与悟性审美——禅宗音乐美学思想研究被引量:3
《人民音乐》2013年第8期76-79,共4页杨石磊 何艳珊 
中国博士后第51批社科基金项目资助成果之一(2012M510339)
禅宗对我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具有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对儒道两家音乐美学的继续和深化。我们常常把禅宗看成一种不同于印度佛学的中国佛学思想,乃是因为它尽管采用了不同于儒道两家的宗教形式,但实质内容却是在回答中国传...
关键词:音乐美学思想 禅宗 性审美 中国传统 智慧 般若 佛学思想 印度佛学 
佛教教义与思想治疗被引量:1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23-26,共4页杨维中 
哲学是关于人的智慧的学问,虽然它是思辨性的学术活动,但如果离开对人的现实关怀,哲学的存在往往会受到质疑。当代哲学中,现象学、存在主义、神秘主义、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等都十分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健康,它们都反映出当代哲学对...
关键词:佛教教义 治疗 印度佛学 原始佛教 儒家思想 “人学” 大乘佛学 中观学 
论禅宗美学的全息观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3年第3期18-22,共5页周全田 
禅宗是一种具有全息学意义的全新的世界观、宇宙观,是与印度佛学的“涅桨”、老庄道学的“混沌”境界相区别的思想。在“本体论”问题上它坚守“不二法门”、“非本体的本体论”;在“色心”、“心法”、“色空”等二元性上,坚持“二...
关键词:禅宗美学 全息学 “本体论” 美的本质 主客观统一 印度佛学 不二法门 对立思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