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思妇

作品数:26被引量:1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素琴赵敏俐兰翠邵之茜龚贤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青岛大学陕西教育学院烟台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唐都学刊》《成才之路》《语文月刊》《金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品读《春江花月夜》
《金秋》2023年第20期46-48,共3页刘彩霞 
提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几乎无人不知。诗人闻一多赞它:“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甚至有学者赞它是唐代最好的诗:“以孤篇压倒全唐”。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美丽...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宇宙意识 张若虚 哲理意味 离情别绪 人生感 游子思妇 思接千载 
古诗《青青河畔草》新说
《文史知识》2022年第6期53-56,共4页刘青海 
《古诗十九首》以善于写游子思妇之思而著称。这一类诗的主旨,主要是抒写相思怨别之情,富于人情之美。作者的态度,也大抵是同情的。其中唯有《青青河畔草》一首较为特殊,大约和诗中描写的思妇曾经是“倡家女”有关系。因此有关诗的主旨...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 游子思妇 古诗 人情之美 主旨 
《春江花月夜》之诗情与画意
《花溪》2021年第17期0245-0246,共2页付裕 
在《春江花月夜》里,有愁绪、有失落、有关于人生有限而宇宙无限的感慨,但正因为作者的与他人不同,所以这愁绪、失落、人生短促而宇宙长存都化为了迷茫之中的放达。张若虚并没有因为这样的对比而感到悲伤无可抑制,反而是以“不知乘月几...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春江 月夜 游子思妇 
阔景深思如何与“游子思妇”之小情汇合?——《春江花月夜》的景理情关系再探析
《语文教学研究》2019年第10期39-40,共2页许姗姗 
《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其诗歌成就除却在《宫体诗的自赎》中提及的一种基于文学史演进下的美学眼光和人生格局的进阶之外,也在于其自身描绘的壮美图景,表达的迥绝的宇宙意识和一种深沉缠绵宁静的...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先生 宇宙意识 诗歌成就 游子思妇 宫体诗 诗歌意境 自赎 
《唐诗宋词选读》教法新探
《语文月刊》2019年第10期47-49,共3页陈静云 
《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安排一般都在高二年级下半学期。有时按专题讲,从初唐、盛唐到晚唐,再从唐五代到两宋,按时间顺序慢慢向后推移,一般老师讲,学生背,偶尔学生讲,老师检测背诵;有时按诗歌题材讲,从思乡怀人,到游子思妇,到登高怀远,...
关键词:唐诗宋词 选读 教法 时间顺序 高二年级 教学安排 诗歌题材 游子思妇 
涉江采芙蓉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版)》2018年第3期55-56,共2页
《古诗十九首》【整体把握】本诗抒写了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背诵】①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②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相思之情 游子思妇 离别 
论《古诗十九首》中的忧患意识
《明日风尚》2016年第14期272-272,共1页杜美茹 
西藏大学文学院教科研基金项目(2016年度),项目编号为:201607
东汉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文人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和生老病死、坎坷乱离开始思考人生的存在价值与意义,表露出来的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离别相思、失意感伤、忧生忧死三方面主要的生命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汉末文人 古诗十九首 忧患意识 时空意象 游子思妇 
为什么诗人的情感极易在“日暮”时分被触发呢?
《新语文学习(教师)》2012年第5期77-77,共1页程钢 
在游子思妇戍卒谪宦的眼中,“日暮”是抒情的寄托,借以表现出思情、恋情、别惰、愁情等,使读者能够体会到源自人类生物性本能的情感之美。“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日暮时分,烟渡浩渺,诗人的羁旅乡愁被...
关键词:触发 情感 诗人 《宿建德江》 游子思妇 性本能 孟浩然 “新” 
浅析《古诗十九首》
《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第3期174-175,共2页赖思颖 
《古诗十九首》是一组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以及表现了追求功名利禄,及时行乐思想的作品。《古诗十九首》其新颖、精巧的艺术构思,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了浑然圆的艺术境界,以及朴素自然的语言,造就了其很高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游子思妇 审美境界 语言技巧 独特的感受 
怨而不愠,深情隽永——唐代两首《闺怨》同题诗赏读
《山花(下半月)》2010年第7期140-141,共2页欧阳大霖 
离别是人生无可避免的生活体验,相思是离别的衍生物,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典籍之中,描写离愁别绪的作品不胜枚举,从屈原的“悲莫悲兮生离别”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都表达了离别相思之苦。我国古代描写离别相思的作品形成一...
关键词:《闺怨》 赏读 唐代 题诗 文学形象 生活体验 离愁别绪 游子思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