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判断能力

作品数:330被引量:31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顾海根肖三蓉张静杨韶刚王挺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上半月)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品德与社会》有效课堂的着力点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2年第Z6期25-25,共1页刘丽梅 
一、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一起长大》中《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话题时,从"我"引向他人,引导学生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现实生活 道德判断能力 道德认知 教育契机 价值取向 人教版 道德认识 会员价 行为 
构建生动课堂 彰显育人魅力——《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2年第Z5期39-40,共2页张丽黎 
对于学生而言,习惯、道德发展与人格养成才是久远的。——这亦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所追求的核心教育价值,是德育课程的魅力所在!在数十载的教学实践中破译了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密码——"生动",即:品德课堂教学应以生为本,"为生而...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德育课程 道德判断能力 道德发展 人格魅力 课堂有效教学 成长需要 心理场 
改变教学观念 提高课堂实效——《品德与社会》开放式教学模式初探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2年第Z5期26-27,共2页刘翠红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这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强调的是学生的生命经历和经验、生命感受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新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开放式教学模式 课堂实效 思想品德课教学 道德判断能力 主动探究 道德行为习惯 知行 
浅谈品德课的开放性与生活性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2年第Z4期14-14,共1页陈文新 
一、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1.激发兴趣,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应从新课导入入手。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如利用多媒体、讲述故事、实物演示、情景表演、猜测谜语等,如果教师能在"趣"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就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
关键词:生活性 新课导入 开放性教学 实物演示 开放式教学 自主学习 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课教学 道德判断能力 
让品德教学与生活携起手来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年第Z4期7-8,共2页李永梅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关键词:课程基础 新课程 《品德与社会》 教育方式 价值引导 道德判断能力 角色扮演 文本对话 阅读文本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