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源考

作品数:406被引量:76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维薇隋竹丽张碧波安子毓段丽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祖述桐城、滇文正脉:清代云南桐城文学渊源考
《语文学刊》2024年第6期32-45,共14页许鎏源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2年第二批立项项目“校企合作共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数据库‘建用学管’实践基地探索研究”(220701339011905)阶段性研究成果。
清代云南虽然地处西南边疆,但经历代开发,学术文化已有长足进步。文学领域更是与当时文坛主流接榫,蔚为桐城派之擅场。惜学界以往鲜有注意及此者。考诸史籍,有清一代,云南学者具桐城渊源者,共有师承桐城者8人,私淑桐城者86人,与师承桐...
关键词:清代 云南 桐城派 文学渊源 
中医药与外丹术渊源考探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年第11期6216-6219,共4页徐寻 
方士与医术关系之密切由来已久,《素问》已明确记载医术为方士所需掌握诸术之一,而方士作为道士的前身,自然使得道士群体与医家间有了某种天然的联系,正因如此,后世名医同时亦多为高道。外丹术作为道士修炼必需技能之一,既在理论上同根...
关键词:中医药 外丹术 医术 方士 道医 
日本古代“绵襖甲”与唐代“皂绢甲”渊源考略
《丝绸》2024年第10期138-151,共14页宋卓时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博士和青年扶持项目(2023C134)。
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初期,日本曾仿照唐代甲胄样式大规模制造并装备了一种由丝绸制成的“绵襖甲”。本文首先对中日两国现存文字资料进行梳理,发现日本“绵襖甲”源于《唐六典》所载“皂绢甲”,是一种用丝绸缝制并以丝絮填充的新型纺...
关键词:《唐六典》 丝絮 皂绢甲 绵襖甲 襖甲组配 鳍袖半臂 
从书画厨到佛像厨——六朝漆木厨工艺及日本玉虫厨子渊源考
《美术大观》2024年第10期112-119,共8页陈秋荣 汪珂欣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课题重大项目“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体观念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3JDTCZ001)阶段性成果。
《晋阳秋》记载了东晋士大夫在书籍和绘画往来中使用木厨作为装具的场景。当把材料纳入六朝生活史研究中,发现“厨”这类平开的小木作成为书画装具的变化与魏晋南北朝纸写本的流行、卷轴置放方式、书画典藏的思想息息相关。东晋桓玄窃...
关键词:顾恺之 桓玄 书画装具 漆木器 玉虫厨子 
筚篥名称渊源考
《乐器》2024年第9期57-59,共3页陈旭 王志军 
本文主要研究丝绸之路重要见证乐器之一筚篥的起源及其名称演变的过程。通过历史考证筚篥起源于龟兹,其名称演变繁多,有被称为觱篥、悲篥、悲笳,还有芦管、银字管或银字筚篥、头管以及管子的称谓,且其演变的名称多记载于唐宋清时期。而...
关键词:筚篥 名称 历史 
隋《张贵男墓志》书风渊源考
《美术文献》2024年第9期53-56,共4页吕银斐 
隋朝国祚短暂,但其楷书在书法史中却起到了上接六朝、下启三唐的重要过渡作用。隋《张贵男墓志》以质妍兼备之时代新风成为文章的研究对象。文章先陈述《张贵男墓志》的概况,之后在书风源头及书风形成过程两方面通过和前代碑版志石作品...
关键词:隋代 《张贵男墓志》 质妍兼备 书风渊源 
沈度楷书风格渊源考
《中国书法》2024年第8期173-175,共3页唐宇 
沈度作为明初“台阁体”书家群体的核心人物,对后世书坛具有极大影响,本文试图打破对沈度楷书楷书风格程式化的刻板印象,探讨其在洪武、永乐及宣德等不同时期的师承及书风变化。
关键词:沈度 楷书 台阁体 
日韩曹洞宗和大洪山渊源考
《法音》2024年第7期40-44,I0001,I0002,共7页温珍金 
大洪山自古就为佛教圣地,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自唐代始,就有僧人来大洪山建寺安僧;至宋代后,大洪山已经成为中原佛教重镇;到明代时,“佛教朝洪山,道教拜武当”的说法流传于湖广一带;在清代,湖北只有大洪和武当两大名山被纳入《康熙皇舆...
关键词:曹洞宗 大洪山 佛教圣地 皇舆全览图 武当 道教 僧人 
蒙元时期“通事”“译史”渊源考被引量:1
《上海翻译》2024年第3期84-88,共5页王继军 杨晶晶 田园 
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CG2022007)。
蒙元时期,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管理、制定典章、发布政令,帝国统治者们在政府机要及民间机构中均设置兼通多语的翻译官——“通事”(职司口译)和“译史”(职司笔译),来保障畅通的语言交流和高效的信息沟通。由此,“通事”和“译史”作为...
关键词:蒙元时期 通事 译史 产生机制 
貂蝉之名渊源考——兼谈中华文化符号的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4年第5期99-116,159,F0003,共20页李文学 裴丽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战国至隋唐少数民族官印的整理与研究”(19BMZ027);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重大学术文化工程《(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中华民族史卷》的阶段性成果。
《三国演义》中的美女貂蝉之名源自战国时期赵国发明的貂蝉冠。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以后,中原地区的蝉文化和东北地区及蒙古高原地区的貂文化在黄河流域经历了长期融合,貂蝉冠正是这种融合的产物。秦汉时期,统治者将貂蝉冠配授给宫廷侍官...
关键词:貂蝉 貂蝉冠 中华文化 文化符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