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史

作品数:1193被引量:2398H指数:2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邹振环蓝红军方梦之张汨穆雷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无本译写研究”专题主持人语
《翻译界》2025年第1期1-1,共1页刘晓峰 
在中外翻译实践研究、理论研究以及翻译史研究中,学界长期以来对翻译底本的界定存在“单本”默认现象。基于这种传统认知的翻译活动可称为“有本译写”。然而,翻译实践中有一类翻译现象实际存在着多种底本形态,如“多本”“合本”“碎...
关键词:翻译现象 翻译史研究 翻译实践 多模态文本 翻译底本 译写 主持人 传统认知 
无本译写的历史回眸与当下意义
《翻译界》2025年第1期2-17,共16页石春让 张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著作整理及书写创新研究”(22&ZD32);西安外国语大学科研项目“新时代科技文档汉英翻译的优化模式与评价机制研究”(XWB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无本译写作为翻译研究的新兴领域,聚焦于基于多元源语文本的碎片化跨语际转换。本文从历时与共时两个维度探讨无本译写的发展轨迹及其现实意义。历时分析揭示了中国翻译史上无本译写实践的四个关键阶段:早期佛经翻译、明清之际科技译介...
关键词:无本译写 翻译史 跨文化交流 翻译理论 文化传播 
中国科学翻译史研究的不懈探索者——黎难秋先生访谈录
《中国翻译》2025年第2期118-123,共6页许宗瑞 黎难秋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茶经》百年英译研究”(项目编号:AHSKD2023D012)。
黎难秋先生在中国翻译史特别是科学翻译史领域深耕多年,对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翻译家、科学翻译作品、科学翻译机构等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和深入的挖掘与整理。本文通过对黎难秋先生进行访谈,阐述其对科学翻译史研究、科学翻译研究等...
关键词:黎难秋 科学翻译史 科学翻译 中国翻译史 
生成与流变:英译史视角下孙悟空形象的跨文化传播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53-61,共9页周家春 
《西游记》在英语世界跨文化传播的历史,也是孙悟空形象历经从格义曲解到趋于归真的过程。《西游记》解读的开放性和英汉两种语言对语境依赖程度的差异性,客观上为孙悟空形象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流变提供了可能,而将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则...
关键词:《西游记》 英译史 孙悟空形象 跨文化传播 典籍重译 
数字人文视域下明末清初科技翻译译者群体时空网络结构研究
《中国翻译》2025年第2期31-40,190,191,共12页许明武 王齐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百年中国科技典籍英译史料辑录与研究(1921-2021)”(项目编号:22AYY001)。
作为我国翻译史的重要分支,科技翻译史长期以来受到学界的密切关注,其中又以文本细读式、个案研究式的科技翻译史研究成果为主体,然而有关科技翻译译者群体的研究成果尚付阙如。数字人文浪潮下,科技翻译译者群体研究有望获得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数字人文 中国科技翻译史 社会网络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中英关系史中的翻译问题——评《龙与狮的对话:翻译与马戛尔尼访华使团》
《中国比较文学》2025年第1期262-266,共5页曹翠云 
香港中文大学王宏志教授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从翻译视角重新考察了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这一重要中英外交历史事件,并于2022、2023年先后出版了代表性成果《龙与狮的对话:翻译与马戛尔尼访华使团》(以下简称《龙与狮》)的繁体字版和简体字...
关键词:翻译史研究 翻译视角 马戛尔尼使团 :翻译 中英关系 历史学者 繁体字 历史学系 
西医学术语汉译史研究的三个面相
《中国科技术语》2025年第1期51-56,共6页缪蓬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一般项目“传染病核心术语汉译研究”(YB2022011);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代医学术语入华‘旅行’的历时性研究:1805—1949”(2022EYY008)阶段性成果。
目前学界对近代“西医东渐”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是西医学术语究竟通过何种形式在汉语医学场域完成了翻译定名和概念阐释等过程。文章旨在揭示西医学术语汉译史研究的复杂性与跨学科性,通过将既存研究所显示的词典史...
关键词:西医学术语 汉译史 词汇 概念 知识 
基于信任理论的傅兰雅翻译行为研究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5年第1期89-97,F0004,共10页枣彬吉 张慧玉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的形成、演变与效应机制研究(23AYY018)”;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军人才(青年英才培育)课题“百年来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的翻译整理及系统研究(24QNYC02ZD)”;国家语委科研重点项目“国际组织引驻中的语言规划及实践路径研究(ZDI145-74)”;中国国家留学基金项目“翻译与美国汉学发展(20240632018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基于《傅兰雅档案》等史料,以信任理论为依凭,考察晚清来华传教士译者傅兰雅如何在翻译场域内协调各行动者的关系和利益,从而达成信任关系,推动翻译活动顺利进行。研究发现傅兰雅与作者、合译者、政府官员、洋商洋行等建立充分的人...
关键词:傅兰雅 信任 翻译行为 翻译史 
知识翻译史论纲
《上海翻译(中英文)》2025年第1期7-12,F0003,共7页蓝红军 陈红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翻译思想发生机制与发展路径研究”(编号:23BYY119)。
学界关注知识翻译活动已有时日,但将“知识翻译”概念化、范畴化、理论化仍是近来的事情。虽然知识翻译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论域还有待建构。就知识翻译史研究而言,有些关键问题还需要回答。鉴于此,本文提出...
关键词:知识翻译 知识翻译史 论纲 
中国古代画论在英语世界的早期译介
《上海翻译(中英文)》2025年第1期76-82,共7页王传英 姚梦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外应急话语机制及长效因应策略构建”(编号:21BYY086)。
中国古代画论贯通华夏哲思,承载美学追求,堪为中华本土艺术学之精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旅日及日籍学者、西方汉学家和艺术从业者与文化界、鉴藏界互动密切,享有得天独厚的艺术文化资源,促使早期译介行为闭环生发。三组译者群体接续译...
关键词:中国古代画论 英译史 译者群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