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罗意波

作品数:121被引量:5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艾小白朱振和杨志杨发文郭国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苏州大学包头钢铁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物理教师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物理教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被引量:2
《物理教师》1991年第6期13-15,共3页朱铁城 
一、形象思维基本过程简析及有关启示形象思维是通过形象来反映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为直观起见,试把形象思维过程作一简单图解(见图1)。图1表明,形象思维基本过程为:人脑与客体相互作用,产生知觉和激活表象;人脑对这些形象的加工(包...
关键词:形象思维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 思维过程 学生想象力 认知结构 液体压强 再造想象 德布罗意波 内容具体化 发散性 
“提出问题”的能力训练与中学物理教学
《物理教师》1991年第1期5-7,共3页贾克钧 
怎样加强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能力的认识及训练,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一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课题。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一、简介科学研究程序、强调提出问题的重要地位——“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 纵观科...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 研究程序 卢瑟福模型 德布罗意波 科学殿堂 怀疑精神 前科学 生活现象 经验事实 微粒说 
中学物理中的“数学类比”
《物理教师》1989年第3期35-37,共3页贾克钧 
物理学语言的本质是数学的。一个重大的数学成果或物理问题,总会有与之对应的物理内容或数学形式,而自然界的统一性就显示在各种现象领域中有关数学形式的“惊人的类似”之中,这就是“数学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关键词:中学物理 物理内容 德布罗意波 物理现象 波动光学 知识的基础 创造性思维 引力定律 实验设计 波粒二象性 
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简介
《物理教师》1987年第5期48-50,共3页陈秉乾 
一、竞赛目的和历届情况中学课目的竞赛考试在许多国家具有悠久的传统,它被看作是中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国际数学竞赛在五十年代末期即已开始,国际化学竞赛则始于1968年。1960年以后,开始就组织国际物理竞赛的可能性交换意见。1967年...
关键词:奥林匹克竞赛 五十年代 数学竞赛 德布罗意波 团体总分 参赛国 理沦 实验成绩 章程规定 学生工作 
“原子结构”教材分析
《物理教师》1987年第4期11-13,共3页沈一诚 
一、教材内容安排“原子结构”按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实验事实;一条是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在前奏乐曲声中首先揭开原子结构序幕的是约瑟夫·约翰·汤姆生。汤姆生和他的学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比前人更加深入的研究,断定形成阴极射线...
关键词:汤姆生 教材分析 原子模型 实验事实 乐曲声 斯通 巴耳末公式 电中性 子受 德布罗意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